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硒矿粉对薇菜增硒效应的初步研究

  • 投稿薪人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39次
  • 评分4
  • 40
  • 0

何文静1,郑威2,周长辉3,张绪华3,邢丹英1,徐建龙1,4,袁志华1,刘环1

(1.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武汉430064;3.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鹤峰445800;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对6年生孢子苗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和7年苗龄的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含硒量为83 mg/kg的硒矿粉,施用量分别为0、600、1 200、1 800、2 400、3 000 kg/hm2,检测薇菜收获物的硒含量,试验结果表明:①硒矿粉能够极显著提高薇菜的硒含量,能够作为富硒栽培的有效措施;②在孢子苗上,施用硒矿粉的薇菜其平均硒含量为0.213 5 mg/kg,比对照增加17.90%,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8×10-9x2+4×10-5x +0.178 2(r=0.776 6),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施用量超过此值后,薇菜的硒含量呈下降趋势;③野生转人工栽培薇菜施用硒矿粉后平均硒含量为0.214 3 mg/kg,比对照增加6.51%;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1×10-8x2+4×10-5x+0.192 4(r=0.550 7),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④在硒矿粉施用量低于1 800 kg/hm2的情况下,孢子苗薇菜的硒含量低于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量高于2 400 kg/hm2后则呈相反趋势;⑤空白处理(土壤硒含量0.308 1 mg/kg)的薇菜含硒量已经高于0.181 1 mg/kg,达到了湖北省关于富硒食品地方标准(DB42/211-2002)中富硒薇菜(0.15~1.0 mg/kg)的下限标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硒矿粉;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富硒效应

中图分类号:Q945.1;S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596-03

薇菜又名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属于蕨类植物门原始薄囊蕨纲紫萁目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以初生嫩薹干制,水煮复原后食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山野菜[1]。薇菜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且采自山野,被誉为“山珍”和“山菜王”[2,3]。薇菜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天然特性,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4,5]。人们为了更好地开发这一资源,进行了野生与栽培薇菜的营养成分分析,研究了影响薇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6,7],调查了贵州、湘西、宜昌等地薇菜的分布[8-10],并进行了人工繁殖及驯化栽培的有益实践[11]。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可以防治大骨节病、白肌病,对人体的抗氧化、抗衰老都有一定的作用[12]。硒在自然界的分布稀少分散,丰度为0.08 μg/g,在地球内部为13 μg/g,在地壳中呈一定的带状分布[13]。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缺硒人口已达1.5×109人,富硒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路较好[14-16]。研究硒矿粉对薇菜的富硒效果,能够提升薇菜的市场价值,对进一步发展薇菜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2011-2013年,在6年生的孢子苗薇菜和7年苗龄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上进行了硒矿粉用量对薇菜硒含量影响的试验,有了初步结果。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薇菜孢子苗:6年生的南方薇菜孢子苗(简称孢子苗薇菜),由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野生转人工栽培薇菜:野生转人工栽培7年苗龄的南方薇菜大苗(简称大苗薇菜),由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硒矿粉:含硒量为83 mg/kg,由湖北恩施三色源有机肥厂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硒矿粉施用量0、600、1 200、1 800、2 400、3 000 kg/hm2等6个处理,小区面积13.2 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硒矿粉称量施用在薇菜苗附近5~10 cm处,施用后覆土,其他管理同常规。试验在2013年5月薇菜收获时采样,然后晾干,送至长江大学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磨碎、制样、检测。检测采用Master 40型消解仪(上海新仪,2010年)进行消解,用AFS-230E全自动双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海光,2009年)进行检测。

试验点位于湖北省鹤峰县燕子乡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油坪薇菜基地。当地海拔高度1 100 m,年降水量1 700 ~2 100 mm,年均温约13 ℃。试验地为石灰岩发育的山地黄棕壤——“大力土”,土壤肥力中等,土壤硒含量为0.308 1 mg/kg。

2结果与分析

2.1孢子苗

不同硒矿粉用量对6年生的孢子苗薇菜富硒效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施用硒矿粉能够提高6年生孢子苗薇菜的硒含量。施用硒矿粉处理后供试薇菜的平均硒含量为0.213 5 mg/kg,比对照增加17.90%。施用硒矿粉用量与6年生孢子苗薇菜的硒含量成二次曲线y=-8×10-9x2+4×10-5x+0.178 2 (r=0.776 6)。在试验的处理中,硒含量增幅最高的是2 400 kg/hm2,超过该点之后,薇菜的硒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图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硒矿粉施用量处理间薇菜中硒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F=5 016.957>F0.01)。600、1 200、1 800、2 400、3 0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处理与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1 800 kg/hm2与3 0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2 400 kg/hm2与1 800、3 0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处理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薇菜中含硒量随着硒矿粉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当硒矿粉施用量超过2 400 kg/hm2时,薇菜中含硒量显著下降。

2.2大苗薇菜

不同硒矿粉用量对大苗薇菜的富硒效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施用硒矿粉对大苗薇菜的硒含量有一定影响。施用硒矿粉处理的薇菜平均硒含量为0.214 3 mg/kg,比对照增加6.51%。施用硒矿粉用量与大苗薇菜的硒含量成二次曲线y=-1×10-8x2+ 4×10-5x+0.192 4(r=0.550 7)。硒矿粉施用量在600~2 400 kg/hm2的范围内,硒矿粉施用量的增加能够促进薇菜的硒含量增加。硒矿粉施用量为2 400 kg/hm2时增幅最大,达17.15%;当施用量超过2 400 kg/hm2时,其硒含量呈下降趋势(图2)。施用硒矿粉3 000 kg/hm2处理大苗薇菜后其硒含量比对照低7.75%。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硒矿粉施用量处理间,薇菜中含硒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218.768>F0.01)。1 200、3 0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处理条件下与0、6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处理条件下薇菜的含硒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1 800 kg/hm2与2 400 kg/hm2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且与3 000 kg/hm2处理条件下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硒矿粉施用量的增加,薇菜中含硒量会显著增加,当硒矿粉施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薇菜的含硒量会显著地减少。

2.3两种薇菜硒含量比较

两种薇菜的硒含量比较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硒矿粉对两种薇菜的富硒效果存在差异。当硒矿粉施用量为0~1 800 kg/hm2时,大苗薇菜的硒含量比孢子苗薇菜高;当硒矿粉施用量高于2 400 kg/hm2时,孢子苗薇菜的硒含量就超过了大苗薇菜,其差距还有加大的趋势。

分析两种薇菜的硒含量,比较湖北省地方标准《富硒食品标签》(DB42/211-2002)可以发现,在硒含量为0.308 1 mg/kg的燕子乡石灰岩发育的碳酸盐山地黄棕壤——“大力土”中,薇菜产品的硒含量均已达到了湖北省地方标准中的0.15~1.00 mg/kg的下限标准,符合富硒薇菜的质量要求。

3讨论

施用硒矿粉能够提高供试薇菜的硒含量,因此可以作为富硒栽培的一种技术措施。施用2 400 kg/hm2硒矿粉处理可使薇菜的硒含量达到最大值,且此时孢子苗薇菜相对于对照的增幅高于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相对于对照的增幅。在土壤硒含量为0.308 1 mg/kg的试验条件下,供试薇菜的硒含量均已达到了富硒薇菜的含量下限。

试验是在一种土壤条件下进行的,对于不同土壤硒含量条件的效果以及不同年度间的表现,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于硒矿粉带来的其他营养元素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梁运江,李伟,王维娜,等.薇菜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2):183-185.

[2] 张钟,史竹蓝.三种薇菜产品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林副特产,2007(1):1-4.

[3] 夏艳,赵海泉,张莉.紫萁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比较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2,28(5):12-15.

[4] 厉博文,张东,刘为广,等.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45-46.

[5] 孙起梦,刘兴剑.几种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3571-13572,13576.

[6] 田瑞,程超,汪兴平.野生与栽培薇菜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食品科学,2011,32(23):297-300.

[7] 何成芳,彭洪斌,朱鸿杰,等.环境因子对野生薇菜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71-4472.

[8] 何义发,王伯泉.武陵山区薇菜[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48-55.

[9] 欧国武,黎华君,李崇慧,等.贵州薇菜孢子繁殖育苗技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8):92-94.

[10] 李道新,韩庆瑜,王功芳.宜昌大老岭地区薇菜的自然分布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7(1):19-25.

[11] 杨世敏,粟周群,刘光美,等.野生薇菜人工驯化栽培及加工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4(5):51-52.

[12] 张现伟,郑家奎,张涛,等.富硒水稻的研究意义与进展[J].杂交水稻,2009,24(2):5-9.

[13] 刘家军,冯彩霞,郑明华.硒矿资源研究现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3(5):16-21.

[14] 黄凯丰,时政,冯健瑛.富硒蔬菜的研究现状[J].长江蔬菜(学术版),2011(10):14-17.

[15] 可成友,夏丽娜,吴晓芳,等.富硒方法在植物中的研究应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5):57,79-81.

[16] 罗序燕.富硒产品的生产工艺与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26(3):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