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涛1,龚德华2
(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武汉 430071)
摘要:以湖北省500户农村家庭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模型分析,探讨农村扶持性贷款对农民收入和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扶持性贷款对农户的生产生活和消费都具有正相关的显著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村福利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村金融;扶持性贷款;福利效应;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5-1276-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60
收稿日期:2014-12-16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1jyty080;2012Q018)
作者简介:李雪涛(1979-),男,回族,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研究,(电话)18942178818(电子信箱)449830602@qq.com。
1 理论和模型
根据李锐等[1]对麦金农模型的拓展研究发现,麦金农模型可运用于分析中国农户借贷行为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其基本理论可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来进行分析:假设农户没有储蓄,农户的收入为Y、消费C、生产投资I的关系可表示为:
Y=C+I
这样,在1期农户的收入Y1、消费C1与生产投资I1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Y1=C1+I1
假设农户的投资平均收益率为R,则2期的收入Y2、消费C2与生产投资I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Y2=C2+I2=C2+I1(1+R)
为便于分析,假定在一般情况下,农户的各项日常家庭开支是稳定的,即第1期和第2期的消费相同,则可以得到:
Y2=C1+I2=C1+I1(1+R)
假设农户因为家庭生活需要,在第1期时必须支出一笔费用B(B>0),如果无法从外部获得借贷资金,农户必须依靠家庭现有收入来支付费用B,这意味着,农户只有通过缩减现有生产投资规模,才能支付费用B,于是有:
Y′1=(C1+B)+(I1-B)
相应地,农户在第2期新的收入可以表示为: Y′2=C1+I2=C1+(I1-B)(1+R)=C1+I1-B+I1R-RB(1)
由于B>0和R>0,这意味着,第1期额外生活费用的发生降低了农户的当期投资水平,最终导致农户在第2期收入水平的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当农户产生一笔必须发生的生活性费用时,农户第2期的收入水平会下降至:
C1+I1-B+I1R-RB
但是,如果农户通过农村金融市场获得这笔生活性借贷资金B,则可以平抑该笔消费支出,从而维持了第1期原有的生产投资水平。假定借贷利率为r,且不存在其他借贷交易成本,则农户在第2期新的收入可以表示如下:
Y″2=C1+I1(1+R)-B(1+r)=C1+I1-B+RI1-Br (2)
将式(1)与式(2)相减可以得到:
ΔY=B(R-r)
由于B>0和R>r>0,所以Y>0。即:当出现一笔农户必须承担的额外生活费用时,如果农户能够通过相关金融机构得到相同数量的扶持性借贷,则与没有这笔扶持性借贷相比,第2期的收入将会有所提高,同时扶持性贷款具有的利息补贴和低息等发行方式的特征,使得农户在获得扶持性贷款时的效益提高,具体数值为:Y=B(R-r)。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基本推论:当农户因为家庭生活需要,必须支付一笔临时性支出时,如果农户可以通过农村金融市场获得扶持性资金,从而确保当期家庭生产经营投资不受影响,避免农户收入下降,由此对农户收入产生影响。这种分析的直接政策含义是,如果扶持性借贷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那么向农户提供扶持性借贷资金就有必要全面纳入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
此外,扶持性借贷的特性不仅起到维持当期生产投资水平的作用,在短期,扶持性借贷有助于激发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生产投入,促使其稳定和提高收入,以偿还借贷资金;在长期,农户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扶持性借贷,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的技术边界,增强生产经营能力,实现收入水平质的提高。否则,富有理性的农户不可能选择扶持性借贷。
2 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各方面研究中,学者认为,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大的。高勇标等[2]认为,农业存款规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力度是非常突出的,同时认为农村贷款与农村经济长期均衡的关系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直接支持力度较弱。另外,研究还表明,外界冲击和制度变迁等因素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较大的农业省,农业人口占比约70%,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落后,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3]。
2.1 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
董竹等[4]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有着显著相关性。而农村金融的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非正规金融机构(个人)为辅的金融体系,共同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图1)。
在中国,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所有金融机构中在农村分布最多的,是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与农民有着直接的业务关系[5]。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量方面,农村存款量和贷款量都远低于城市,其中农村存款贷款均占信用社的40%左右[6]。中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离普惠型的金融体系还有很大差距,在两亿多的农户中,真正可以得到信贷服务的只有1/3。
2.2 湖北省农村基本金融服务概况
湖北省的贫困率已由1978年的28%下降到15%以内,并在有步骤地减少贫困农户的数量,这与湖北省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增加、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信贷结构的改善和金融创新支持力度的加强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湖北省现阶段的金融结构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农村金融设施建设滞后,发展水平低下,金融排斥现象严重等[7]。
2.2.1 湖北省金融机构网点情况 湖北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增速较快,机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传统金融机构在新增银行服务网点、延伸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强。在传统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强化县域网点功能升级的同时,湖北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也在加快县域及村镇机构及营业网点的增设。据统计,2011年湖北省农村新增金融机构网点115个,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增加25个,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增加90家。“十一五”规划末年,湖北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占全省各项贷款比重在19%左右。进入“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这一比重上升了近4%,达到23%;2012年,湖北省新增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共有64个,其中有14个是建设银行新增的县域地区网点、34个城市商业银行网点、12家农村合作银行以及4家农村商业银行。从2011年到2013年全省平均每年增加67家银行类网点,但湖北省平均每万名农民拥有的金融机构网点数仅为0.88个。
2.2.2 湖北省金融机构贷款情况 2013年,湖北省支农贷款中,农村信用社对县级及以下地区贷款余额占全部款项的50%以上,金融各部门在贷款的数量上都向“三农”做出了相应的倾斜,利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农再贷款力度加大,保证了支农信贷资金的充裕。2013年,湖北省农村金融机构中农村贷款额为121 468.9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比重的21%,同比增长25%。在接受贷款的主体中,农户贷款额为31 023.2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比重5%,同比增长19%。在农村各类组织贷款额为5 352.6亿元,同比下降5%。在农村贷款的各类用途中,农村农林牧渔业贷款为21 220.2亿元,在各项贷款比重中最高,为4%,同比增长15%,农业科技贷款额最低,为210.2亿元[8]。
3 农村扶持贷款的福利效应分析
3.1 研究方法
为对农村扶持贷款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湖北5地市50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此次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500份,由于调查要求必须深入家庭访谈并做填写指导,所以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住址信息、贷款经历和福利信息4个方面[9]。使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扶持性贷款对农户所产生的福利效应。
3.2 研究设计
3.2.1 问卷设计 在相关文献研究和网络调查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诸如性别、学历、住址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年人均净收入和年均生活、医疗、教育方面的消费支出等[10],重在通过对农户进行调查来了解农户对扶持性贷款的认知和态度,及扶持性贷款对农户在生产、生活及消费方面的作用,从而对扶持性贷款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
3.2.2 数据收集 通过实地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在十堰市、随州市、襄阳市、荆州市、咸宁等所属区域,进行了现场访谈并作填写指导。
3.3 数据分析
3.3.1 信度分析 此次调查运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500份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表1),其中在可靠性统计量(表2)中可以看出,Cronbach′s Alpha的信度系数为0.613,大于数值0.5,根据可信度高低与Cronbach′s Alpha值对照(表3)可知,问卷具有可信度,因此,该问卷调查的数据是可信的,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可靠的。
3.3.2 问卷数据分析
1)被访农户基本信息:被访农户信息根据变量的可观察性和信贷配给的影响程度分为劳动力数量和户主文化程度两方面[11]。在金融机构决定因素中,农民生产和经营能力是排在最前面,教育和劳动力数量对农民的生产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调查中,劳动力限制为16周岁以上(包括16周岁)人群。调查样本中205人为女性,295人为男性。文化程度包括文盲、初中及其以下文化、高中、大学及以上(表4)。
由表4可以看出,被访农户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的最多,占样本人数的61%,高中文化水平的占32%,而大学及其文化水平以上的仅占4%。在劳动力数量方面,家中有3个劳动力的所占比例最大,为48%。说明农民平均文化水平低、劳动力数量少,这是影响农户贷款的可用性的不利因素。
2)被访农户的住地信息:农户的住处是否处于交通便利或相对富裕之处直接关系到农户的贷款情况及其积极性。农户住地的经济状况对农户的抵押能力和担保能力有较大影响(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到银行或信用社便利者占91%,说明绝大部分农户对银行或信用社的覆盖度是满意的,并有78%的农户表示对当地的生活条件满意。
3)被访农户的贷款经历:农户的意愿贷款额表现出农户实际需求的贷款额度规模,农户的意愿贷款额越大表明农户实际需求的贷款额越大[12]。由表6可以看出,有贷款经历的农户占样本总数的57%,超过样本数一半的农户选择扶持性贷款来进行发展,可见贷款对农户的生活是有有利影响的。其中贷款用途所占比例最高的为个体私营,占42%;其次为种植养殖贷款,占37%;购买农机具占19%,最后为水利基建贷款占2%。
在表7中,有过扶持性贷款经历的赋值为“1”,没有过贷款经历的赋值为“0”;在贷款用途中,种植养殖、农机具购买、个体私营及水利基建分别赋值为1、2、3、4;当农户的实际贷款额低于申请的意愿贷款额时说明农户收到了信贷配给,赋值为“1”;没有申请过扶持性贷款的农户以及实际获得的贷款额不小于申请贷款额的农户说明没有受到信贷配给,赋值为“0”。通过统计可知,有52%的农户在贷款时没有得到满足,实际贷款额度小于申请贷款额度,存在信贷配给,故相关金融机构在此方面有待改进。
贷款额体现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农户意愿申请贷款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50 000元,方差为841 776 315.80,均值为44 210.52,说明农户贷款需求不大;农户实际贷款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30 000元,方差为29 331 453.63,均值为12 245.61,说明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需求的满足有效度不高。在所调查的样本农户中,扶持贷款的覆盖率为57%,但样本农户的贷款满足度仅为38%,说明只有38%的农户贷款需求是被满足的,故在扶持贷款的满足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被访农户的福利状况:生活离不开食、宿、医疗和教育,故在对农户福利状况的调查中主要从农户的收支、医疗和教育3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指标包括衣着、食品、住宿、通讯及交通支出(表8)[13]。
由表8中可以看出,被访农户在年净收入方面差距是比较大的,其中均值为13 370.53,方差为76 164 019.08,方差较大说明农村存在着略为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但根据农民人均家庭总收入、总支出情况及十堰农村人均收入的统计,在被访农户中年净收入略高于之前的统计,说明在最近几年的农村发展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在年生活消费支出方面,均值为2 932.36,方差为3 935 006.57,其中食品的消费所占比例最大,占年生活消费支出的50%以上,其次为家居住宿,约占年生活消费支出的30%;在年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最少的为交通及通讯和衣着支出,这与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结果差距不大,其中除在家居住宿方面消费低于统计,其他方面均高于全国水平。但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食品、交通及通讯所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也会有所提升。因此,现阶段对于农业的发展更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从而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此外,被访农户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年人均支出是较少的,这与国家实行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及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免收是密不可分的。
3.3.3 变量选取 扶持性贷款的含义为:国家为扶持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通过实行利息补贴、低息等方式发行的贷款;扶持贷款的福利效应是指农户在接受相关金融机构的扶持性贷款时,农民福利水平的变化,表现在农户通过接受扶持性贷款最终对收入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选用扶持性贷款的实际金额作为因变量,用农户人均年净收入、农户人均年生活支出、农户人均年教育支出和农户人均年医疗支出作为自变量,并根据农户实地调查的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借助统计软件spss22.0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
3.3.4 模型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过程输出结果见表9至表13。
表9自左到右各列含义为:回归模型拟合过程步骤编号;为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标签;从回归方程中被此处的自变量标签和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或从回归模型中剔除的判据。可以看出,2个被选择的自变量经过逐步回归过程进入了回归方程,没有被剔除的变量。
表10中给出了随着变量依次形成的2个模型的拟合情况。从左到右各列含义为:回归模型拟合过程步骤编号、R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系数、调整R2和估计的标准值。可以看出,随着模型中自变量个数的增加,R2系数的值不断变大,从表10中可以看出,在模型1到模型2中,R和R2的数值都是依次递增的:R由0.702增加到0.740;R2由0.492递增到0.547。而调整的R2值与变量的数目无关,能确切的反映拟合度。因此,除非模型需要,自变量个数不应太多,多余的自变量会给解释回归方程造成困难。包含多余的自变量模型不但不能改善预测值,反而有可能增加标准误差。由表10可以看出建立的回归方程拟合比较好。
表11给出了随着变量依次进入形成的2个模型的方差分解结果。结果表明,当回归方程包含不同的变量时,其显著性概率值均小于0.000,对模型2,F=32.593,显著概率小于0.000,拒绝总体回归系数均为0的原假设。因此,回归方程应该包括这2个变量。也可以发现Sig都为0.000,所以,模型是非常显著的。
表12自左至右分别为:模型编号、非标准化回归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t为偏回归系数为0(和常数项为0)的假设检验的值、Sig为偏回归系数为0(和常数项为0)的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值。B偏回归系数是在控制了其他统计量之后得到的。观察分析,常数项和两个自然变异系数小于0.05,显著。
4 结论
通过SPSS 22.0多元回归的模型分析得出,湖北省扶持性贷款对农户年人均的收入及生产、生活消费支出都具有正相关的显著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政策效果。
1)扶持贷款金额对农户年人均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扶持贷款对农户家庭的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农业生产生活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增加对农户的资金借贷,尤其是实行利息补贴、低息等方式的扶持性贷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水平。对于有借款需求的农户来讲,用于农业生产投入的技术及要素是需要外部资金支持,以进一步提高现有的资源配置效率。对于非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小型企业、个体私营等在农村也日益普遍,但这些要求农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向相关金融机构借款是这些有较高综合能力的农户对市场、生产和预期收入进行权衡后做出的决定,因此,金融机构更应该积极开展扶持性贷款的普及工作,以便其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扶持性贷款的投入带动了农户的生产,同时生产决定消费,即扶持性贷款对农村在消费方面也有带动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加大扶持贷款的投放力度能够扩大生产,促进消费,提高劳动力质量与劳动生产率,促使当地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农民生活富足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 锐,朱 熹.农户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7(2):146-155.
[2] 高勇标,楚凤楠,兰园生.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2008(12):17-18.
[3] 谢淑英.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8.
[4] 董 竹,覃基广.我国农村信贷效率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2(9):141-144.
[5] 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6):99-103.
[6] 汪小亚.掌握需求特点改善农户金融服务——基于2万户样本“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的分析[J].中国金融,2009(20):45-47.
[7] 韩 俊.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金融,2009(22):11-12.
[8] 陈雨露,杨 栋.国家农贷有效率吗[J].财贸经济,2007(6):22-27.
[9] 贾 澎,张攀峰,陈池波.基于农业产业化视角的农户融资行为分析——河南省农民金融需求的调查[J].财经问题研究,2011(2):95-101.
[10] 张 军,杨林娟.甘肃省农户资金借贷现状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4):65-70.
[11] 李沂喆.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5-49.
[12] 金 烨,李宏彬.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J].金融研究,2009 (4):63-79.
[13] 何 琳,廖东声.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村金融供求均衡:241个样本[J].改革,2009(3):103-107.
(责任编辑 陈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