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广西百色11个自然保护区两柄动物多样性研究

  • 投稿test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847次
  • 评分4
  • 89
  • 0

蒋才云1,曾小飚2

(1.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 柳州 545004;2.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为分析广西百色不同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相关理论和数量依据,根据广西百色11个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名录,通过物种组成比较并运用G-F指数、相似性系数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对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百色11个自然保护区共记录两栖动物7科20属38种,蛙科(Ranidae)为优势科,角蟾科(Megophryidae)为次优势科;主要区系成分为华中华南区种,次要区系成分为华南区和华中区种,并有少量西南区种渗入;各保护区之间两栖动物相似性均属于中度相似以上,部分保护区之间属高度相似;地州、古龙山和农信自然保护区的F-指数和G-F指数较高;保护区两栖动物的多样性与该地区年均降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而保护区年均降水量与保护区面积及保护区森林面积显著相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广西;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Q9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6-142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6.036

Diversity of Amphibian of Eleven Nature Reserves in Baise City

JIANG Cai-yun1,ZENG Xiao-biao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Liuzhou 545004, Guangxi,China;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Baise College, Baise 533000, Guangx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st of amphibians of the eleven nature reserve in Baise, guangxi, the diversity of amphibian and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eleven natural reserves were analyzed by G-F and Sorenson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38 species of amphibians belonged to 20 Genus, 7 families. The dominant family in eleven nature reserves was Ranidae, the next was Megophryidae. The main faunal components were origin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China, and followed by south area of China and the central area of China. A few species were originat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west area of China. The Sorenson indices of the amphibian distribution among eleven nature reserves were above 0.5, of moderate similarity or highly similarity. The F and G-F indexes of Dizhou, Nongxin and Gulongshan reserve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nature reserves. The diversity of amphibian species in nature reserve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natural reserve area and forest area. It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conserving and develop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Guangxi province; nature reserve; amphibians; diversity

收稿日期:2014-06-16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24)

作者简介:蒋才云(1973-),男(壮族),广西象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动物多样性方面研究,(电话)13667721973(电子信箱)

jiangcaiyun2013@163.com;通讯作者,曾小飚(1971-),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动、植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电话)13877689206

(电子信箱)xiaobiao50@163.com。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地处104°28′-107°54′E, 22°51′-25°07′N之间,面积约36 252 km2,东连南宁市,西接云南省,北邻贵州省,南至越南边境,属于云贵高原与南岭丘陵地带的过渡区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滇桂山地丘陵[1]。该地区地形多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独特的“大石围”现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独特的地形及复杂气候蕴育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中药库”。截至2011年底,该地区共设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9 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0处,市级自然保护区2处,县级自然保护区4 处,保护区总面积约445 699 hm2,占百色市总面积的12.29%[2]。

对百色地区各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目前主要是开展区域性本底调查工作,莫运明等[3,4]对岑王老山和底定两个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调查,发布两栖动物名录并进行了区系分析。笔者近年来也对百色地区其他9个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5-14]。本文根据笔者调查结果及已发表的其他保护区两栖动物名录,对百色11个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多样性、相似性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多样性评估并对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综合分析与研究,以期为该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相关理论和数量依据。

1 各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1.1 基本概况

本文涉及的11个自然保护区包括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保护区(底定、猫街、大王岭、黄莲山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保护区(百东河和澄碧河自然保护区)、4个县级保护区(地州、达洪江、古龙山、农信自然保护区)。各保护区建立时间均较早,除底定自然保护区在1986年建立外,其他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时间均为1982年;管理部门明确,均由各级林业部门管理;各保护区类型基本相同,除猫街保护区外,均为森林生态类保护区,保护对象均包括森林资源和当地生态系统。从所处行政区域上看,属于百色市右江区的有大王岭、百东河和澄碧河3个自然保护区;属德保县的有黄莲山自然保护区;属靖西县的有底定、地州和古龙山自然保护区;属平果县的有达洪江自然保护区;属田林县和凌云县的有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属西林县的有猫街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现改为王子山雉类保护区;属那坡县的有农信自然保护区[15]。

1.2 自然概况

广西百色11个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和主要环境因子见表1。

2 研究方法

2.1 分类整理方法

各保护区两栖动物种类根据已公开发布的岑王老山、底定、猫街、大王岭、黄莲山、百东河、澄碧河、地州、达洪江、古龙山和农信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名录[3-14]进行统计,广西两栖动物种类参照《广西陆生脊椎动物名录·两栖纲》[16],按《中国动物志·两栖卷》[17]对各保护区两栖动物名录进行科、属、种的整理归类。

2.2 多样性分析方法

2.2.1 相似性系数分析 运用Sorenson指数(I)[18]测定公式:I=2a/(b+c),测度11个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落相似性。式中I为B和C两个自然保护区间的相似性系数,b和c为两个自然保护区B和C的物种名录中记录的两栖动物物种数,a为B和C两个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物种数。

2.2.2 G-F指数分析 按照蒋志刚等[19]的方法,根据各保护区两栖动物科、属、种的组成,先分别计算各保护区两栖动物的F指数、G指数,然后测度各保护区的G-F指数。

式中,Pi=Ski/qi=Sj/S,m为名录中两栖动物所属科的数量,Sk为两栖动物中某科(k)中物种数,Ski为两栖动物某科(k)的某属(i)中的种的数量,n为名录中某科(k)所包含的属的数量;S表示各保护区名录中两栖动物的物种数,Sj表示保护区两栖动物名录中某属(j)所包含的种的数量,P为各保护区两栖动物名录所包含的属的总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及区系成分

由表2可见,11个保护区现记录的38种两栖动物分属7科20属。有2种为古北东洋界广布种,其余36种为东洋界物种,无古北界成分。在东洋界种类中,以华中华南区成分为主,次要区系成分为华南区和华中区,各保护区均有少量西南区种渗入,这与广西百色地处广西西部,在区划上隶属东洋界华南区的闽广沿海亚区,并与隶属于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接壤有关。可见,各保护区区系成分与该地区所属的动物地理区划基本相符。

3.2 科属组成及优势科

根据各保护区两栖动物所属的各科进行属种数统计,各保护区两栖动物优势科是蛙科(Ranidae),共有8属15种,分别占总数的40.0%和39.5%,其次为角蟾科(Megophryidae),共有5属10种,分别占总数的25.0%和26.3%(表3)。

3.3 相似性系数

Sorenson指数是0~1之间的测度,11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57,最高达0.98,各保护区相似度都属中度相似及以上,其中底定与地州、古龙山、农信;王子山与澄碧河;大王岭与黄莲山、百东河、澄碧河、达洪江;黄莲山与百东河、澄碧河、地州、达洪江、古龙山;百东河与澄碧河、达洪江;澄碧河与达洪江;地州与达洪江、古龙山、农信;达洪江与古龙山、农信;古龙山与农信等保护区之间两栖动物相似性系数均在0.80以上(表4),属高度相似,应与各保护区所处区域相近及各环境因子相似有关。

3.4 G-F指数

计算结果(表5)显示,各保护区的G指数基本接近,与该区两栖动物均分属5~6科的数量相符,岑王老山、底定、地州、古龙山和农信5个保护区的F指数在3.5以上,与这几个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的数量较多是一致的,猫街和百东河的G-F指数为负数,说明其属级阶元的多样性高,而科和科间的多样性偏低。

3.5 相关性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11个自然保护区的物种组成、科属多样性及保护区面积、森林面积、地理区域、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等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系数分析,结果见表6。由表6可见,保护区面积与森林面积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保护区面积、森林面积与年均降水量均呈显著(P<0.05)负相关,而保护区年均降水量与保护区两栖动物科、属和种的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表明在较小区域内两栖动物多样性受经纬度、气温、海拔等因素影响不大,降水量的多少对该地区两栖动物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这与两栖动物特殊的生活史有关,两栖动物幼体的发育、成体的生活及繁殖过程等都必须依赖水体。

4 小结与讨论

广西百色已进行两栖动物本底调查的11个自然保护区共记录两栖动物7科20属38种,蛙科(Ranidae)为优势科,角蟾科(Megophryidae)为次优势科;主要区系成分为华中华南区种,次要区系成分为华南区和华中区种,并有少量西南区种渗入。根据相似性系数分析,各保护区之间两栖动物相似性均大于0.5,属于中度相似及以上,部分保护区之间属高度相似。G-F指数测度显示,地州、古龙山和农信自然保护区的F指数和G-F指数较高,表明该3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科、属级阶元的多样性程度高。

两栖动物的生活史十分特殊,幼体在水体中发育,成体一般依赖水体生活,受精过程必须在水中完成,其多样性程度高低能反映出保护区水陆环境的质量[20]。各保护区两栖动物的多样性与该地区年均降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降水量偏低,对两栖动物及其所依赖生存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应予以重视并加以改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数据中心http://datacenter.mep.gov.cn/main/template-view.action,2013-05-15.

[3] 莫运明,谢志明.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点[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10辑)[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82-87.

[4] 莫运明,谢志明,邹 异,等.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J].四川动物,2007,26(2):344-346.

[5] 曾小飚,苏仕林.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J].四川动物,2008,27(4):572-574.

[6] 曾小飚,苏仕林,蒋才云.广西黄莲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10890-10891,10894.

[7] 曾小飚,苏仕林.广西百东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08,27(6):1169-1171.

[8]曾小飚,苏仕林.广西地州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10473-10475.

[9] 曾小飚,苏仕林.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初报[J].广西科学,2008,15(4):461-463.

[10] 曾小飚,苏仕林,蒋才云.广西古龙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及多样性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1):126-129,133.

[11] 曾小飚,苏仕林.广西澄碧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J].福建林业科技,2009,35(3):120-124,147.

[12] 曾小飚,苏仕林,黄 珂.广西花贡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初步调查[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1):100-103.

[13] 曾小飚,苏仕林,黄 珂.广西猫街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及保护[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0,32(2):6-10.

[14] 曾小飚,苏仕林,蒋才云.广西农信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生态调查及多样性分析[J].林业规划调查,2008,33(5):47-50.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16] 周 放,冯碧燕,蒋爱伍,等.广西陆生脊椎动物名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17] 费 梁,胡淑琴,叶昌媛,等.中国动物志·两栖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8] 马克平,刘灿然,刘玉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J].生物多样性,1995,3(1):38-43.

[19] 蒋志刚,纪力强.鸟兽物种多样性测度的G-F指数方法[J].生物多样性,1997,7(3):220-222.

[20] 徐士霞,王跃招,李旭东.两栖动物在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10(6):81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