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木薯内源赤霉素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

  • 投稿xmen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515次
  • 评分4
  • 55
  • 0

李恒锐1,2,祝建坤2,邱文武1,刘连军1,彭 崇1,梁振华1,农秋连1,林嘉雯1,莫周美1,卢美瑛1

(1.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 龙州 532415;2.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 530004)

摘要:为研究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内源赤霉素含量与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以木薯辐选01(块根淀粉含量高)和华南124(块根淀粉含量低)为材料,在木薯的4个生长时期测定其根、茎、叶的赤霉素含量以及块根淀粉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木薯通过各部位的赤霉素水平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来调节淀粉的合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赤霉素;块根;淀粉合成酶;淀粉积累

中图分类号:S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7-162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7.025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其淀粉含量高,素有“淀粉之王”和“地下粮仓”的美称,是仅次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世界第二大块根类作物[1]。赤霉素是植物调控自身生长发育的一类重要内源激素,有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果实发育及淀粉积累有一定的作用[2],对木薯营养生长及块根淀粉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3]。目前关于激素与生长关系以及淀粉积累的研究较多,但对于赤霉素是否具有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作用的研究较少。为此,以高含量淀粉木薯辐选01及低含量淀粉木薯华南124为试验材料,研究木薯内源赤霉素含量与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块茎淀粉积累的关系,旨在对提高木薯淀粉产量及对木薯栽培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木薯品种:华南124、辐选01,由广西大学农学院木薯种质资源圃提供。辐选01系由华南124经辐射诱变产生的高淀粉突变体育成,两个品种除块根淀粉含量有较大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相似。

1.2 试验处理

木薯种茎长约20 cm,于2012年4月11日种植,2013年1月下旬收获。指标测定所需的材料分别于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块根成熟期四个阶段进行田间采样。每次分别随机采枝叶繁茂、处在相应生长期的样本各3株,取顶三叶、茎秆及块根,并及时用液氮急冻2~3 min,放入-80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

1.3 试验方法

赤霉素含量测定参照间接法ELISA试剂盒操作方法。酶活性(以鲜重计)测定方法: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及蔗糖合成酶(SS)活性测定参照文献[4]进行;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测定参照Nakamura等[5]的方法略加改动,以测定ATP的形成量表示活性;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提取参照梁建生等[6]的方法;形成的ATP按李立人[7]的方法测定;块根淀粉分支酶(SBE)活性测定参照李太贵等[8]的方法进行;淀粉含量(以鲜重计)测定参照文献[9]进行。

1.4 试验统计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及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薯各时期各部位赤霉素含量变化

对比参试品种各部位在各生长期的赤霉素含量(图1、图2)发现,在苗期华南124叶部赤霉素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这个时期会出现华南124的叶片生长比辐选01快、叶面积大的现象,在随后的过程中华南124叶片的赤霉素含量逐渐下降,而辐选01则逐渐上升,到达块根形成期时两者的赤霉素含量相当,之后又逐步下降,但华南124叶片的下降更快,最低值出现在块根膨大期。随后的生长过程中,两参试品种的叶部赤霉素含量又不断增长,华南124的相对增长较快,两者赤霉素含量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参试品种的茎、根部赤霉素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步升高,华南124在块根膨大期茎部赤霉素含量增加的速度达到最快,在此时期两个品种根部的赤霉素含量均已高于叶部,并呈缓慢增长趋势。就茎、根部赤霉素含量而言,两个品种较多地分配在根部,这与木薯块根淀粉积累存在一定的关系。总体上,两个品种茎部的赤霉素含量相对较低。

2.2 木薯各时期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变化

2.2.1 不同生长期参试品种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活性 SPS是一种糖基转移酶,一般认为SPS调节着叶片中光合产物在淀粉和蔗糖之间分配,因而也调控着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对库端的供应能力[10]。两个品种不同生育期叶片中SPS活性最高峰均出现在块根膨大期,达到最高峰后下降,其SPS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图3、图4)。但辐选01 SPS平均活性比华南124高,更有利于蔗糖的供应,这是否与木薯淀粉含量高低存在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2.2.2 不同生长期参试品种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活性 在木薯块根中,SS的作用主要是催化块根中的蔗糖降解为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和果糖,然后才用于合成淀粉。因此,块根中SS活性的高低反映了降解利用蔗糖的能力,其活性高,合成淀粉的底物就充足[11],但SS并不是最主要的蔗糖合成途径,因此SS的活性相对比SPS要低许多。两个品种SS含量均在块根膨大期出现高峰值,辐选01具有相对较高的SS活性,表明高淀粉品种蔗糖降解代谢较为旺盛,能为淀粉合成提供充足的底物。华南124在块根形成期时SS活性出现最低值。整体而言,木薯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SS活性逐步增高,在植株生长最旺盛的块根膨大期时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图3、图4)。

2.2.3 不同生长期参试品种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活性 AGPase是淀粉合成中重要的一种酶,它的作用是催化GIP与无机焦磷酸反应生成ADPG,而ADPG是淀粉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之一。两个品种AGPase活性变化与SPS、SS的变化趋势相近,最高值出现在块根膨大期。苗期及块根形成期属于木薯生长前期,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逐渐增加,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块根膨大期为木薯整个植株生长旺盛期,此时期AGPase活性达到最大,同时木薯的块根淀粉进入快速积累阶段,随后到了块根成熟期,木薯植株地上部分开始衰老,此时的AGPase逐渐下降,但没达到最低水平。华南124在块根形成至块根膨大期是AGPase活性增加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在这个时期的AGPase活性相对于辐选01的要高,但到块根成熟期其含量下降的速度比辐选01的快(图3、图4)。

2.2.4 不同生长期参试品种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活性 SSS游离存在于淀粉体中,催化ADPG或UDPG与淀粉(葡聚糖)反应,将葡萄糖分子转移到淀粉引物上,使淀粉链延长,是催化淀粉合成的一个重要酶。块根中SSS活性越强,块根利用ADPG合成长链淀粉的能力就越强。两个品种在块根成熟期时SSS的活性差异不显著,总体上SSS活性是随着木薯生长发育的进行而不断增加的(图3、图4)。

2.2.5 不同生长期参试品种淀粉分支酶(Starch Breaching Enzyme,SBE)活性 淀粉分支酶又称Q酶,其在淀粉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形成a-1,6糖键,从而形成分支的糖链。Q酶作为支链淀粉酶,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支链淀粉含量[12]。SBE活性在两个品种中都较低(图3、图4),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木薯块根需要合成支链淀粉的量较少。

2.3 木薯各时期淀粉含量变化情况

由图5可知,两个品种淀粉含量最高值出现在12月,辐选01较华南124的含量要高。辐选01在块根形成期淀粉含量开始迅速增加,在块根膨大期时已超过华南124,虽然华南124在出苗期的淀粉积累相对较高,但在生长旺盛的块根膨大期淀粉积累能力相对于辐选01不足,最终导致其淀粉含量相对较低。

两个品种生长前期各种酶活性较低,这与植株生长发育过程有关,同时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随植株生长不断提高,呈上升趋势,但此时合成的还原糖主要用于地上部分生长;两个品种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大多在块根膨大期达最高峰,此时木薯生长最为旺盛,叶面积及光合作用能达到全生育期的最大值,同时在叶片上存在的光合作用的酶含量最高,活性最高,使多余的还原糖进行积累,而合成的蔗糖通过韧皮部运输到块根并进行淀粉的快速积累,此时块根细胞中的相关酶活性就相对增加,达到整个生育期的最高峰。

2.4 赤霉素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2.4.1 参试品种各部位赤霉素含量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从表1可知,辐选01各部位的赤霉素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其茎、根部与淀粉形成的机制与华南124相近,但相关性相对较低,这与木薯种性有关。在叶片中赤霉素含量与淀粉含量的关系,辐选01的相关系数r=0.752,呈极显著相关,而华南124的相关系数为-0.454,为负相关,这是由于华南124叶部的赤霉素促进地上叶片的形成和快速扩大,所以对淀粉积累的影响相对较弱;而两个品种的茎、根部赤霉素含量均与淀粉含量极显著相关,充分说明赤霉素对于木薯块根淀粉积累存在一定的影响。

从表2可知,在各生长发育时期,参试品种赤霉素含量种间差异不明显。但各生长部位赤霉素含量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品种间的赤霉素在植株各部位分配存在差异性,同时也说明了在块根淀粉积累方式上存在着品种的特性。在苗期,参试品种间根、茎、叶部赤霉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块根形成期,根部赤霉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块根膨大期,茎、叶部赤霉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块根成熟期,茎部赤霉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2.4.2 参试品种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从表1可知,两个品种AGPase、SSS、SBE活性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虽然SPS及SS与淀粉含量没有显著相关,但它们所参与的反应是植物形成还原糖的重要途径,且相关系数的数值只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接近程度,即酶活性与淀粉含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因此不能排除SPS及SS对木薯淀粉积累的意义,只是AGPase、SSS及SBE与淀粉合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相对SPS及SS要高。

从表2可知,两个品种间块根淀粉含量在块根形成期及成熟期差异显著,但辐选01在块根成熟期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这个时期是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的最重要时期,是决定木薯淀粉最终含量的时期。两个品种间SPS在不同生长期中均存在极显著差异;SS在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AGPase及SBE在块根成熟期种间差异显著;SSS则无显著性差异。

2.4.3 参试品种各部位赤霉素含量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 从表3可知,辐选01各部位赤霉素含量与SPS以及SS活性的相关不显著;而叶部与AGPase、SBE 极显著相关,与SSS显著相关;茎部与SSS、SBE显著相关;根部与AGPase、SSS显著相关,与SBE极显著相关,说明辐选01赤霉素含量能影响这3种酶活性,并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华南124叶部赤霉素含量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除与SBE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叶部的赤霉素对这些酶存在抑制作用,叶部的赤霉素含量越高,酶的活性就相对降低;茎、根部赤霉素含量与SPS以及SS活性的相关不显著,说明茎、根部的赤霉素含量对这两种酶的活性作用较弱,特别是根部的赤霉素几乎没有作用;但茎部的赤霉素含量与AGPase、SSS及SBE活性极显著相关,根部的赤霉素含量与AGPase、SBE活性显著相比,与SSS极显著相关,说明华南124茎、根部赤霉素具有影响这3种酶活性的能力,对其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3.1 淀粉合成关键酶对块根淀粉积累的作用

高淀粉品种(辐选01)在块根成熟期淀粉含量显著高于低淀粉品种(华南124),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辐选01的SPS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华南124,这对块根淀粉积累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在块根成熟期辐选01的AGPase、SBE活性显著高于华南124,这是由于高淀粉品种快速积累淀粉,同时合成支链淀粉能力比低淀粉品种高,进而导致了高、低淀粉木薯品种在此时期的淀粉含量差异。

3.2 赤霉素含量对淀粉合成关键酶的作用

高淀粉品种(辐选01)植株各部位赤霉素对AGPase、SSS及SBE活性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而低淀粉品种(华南124)根、茎部赤霉素对AGPase、SSS以及SBE活性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尤其是茎部的赤霉素含量与这3种酶呈极显著正相关。

3.3 赤霉素含量对块根淀粉积累的作用

高淀粉品种(辐选01)各部位赤霉素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而低淀粉品种(华南124)叶部赤霉素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呈不显著负相关,茎、根部赤霉素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综上所述,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木薯通过各部位的赤霉素水平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来调节淀粉的合成。

该研究只涉及表观性数据指标,如赤霉素含量、淀粉含量等,通过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对于内源赤霉素是否影响木薯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木薯块根淀粉的积累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试验设计中木薯品种只有两个,分别为高淀粉含量品种辐选01和较低淀粉含量品种华南124,应尽量选高、低淀粉含量品种各两个以上,以增加试验的可信度。且内源激素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随之对木薯块根淀粉积累产生反应,试验只对单一的内源赤霉素进行研究,并不能准确说明内源赤霉素对木薯块根淀粉积累存在着促进作用,试验应通过对多种内源激素的研究才能获得相对准确的结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光华,刘 倩,张林辉,等.云南木薯高效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BAKTIR I,ULGER S,KAYNAK L,et al.Relationship of seasonal changes in endogenous plant hormones and alternate bearing of olive trees[J]. HortScience,2004,39(5):987-990.

[3] 罗兴录,樊吴静,王 军.木薯不同生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82-86.

[4]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 NAKAMURA Y,YUKI K. Changes in enzyme associated with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during the clevelopmed of rice endosperm[J]. Plant Science,1992,82(1):15-20.

[6] 梁建生,曹显祖,徐 生,等.水稻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4,20(6):685-691.

[7] 李立人.植物与微生物中ATP的提取方法及测定方法评述[J].植物生理学通报,1986(4):5-11.

[8] 李太贵,沈 波,陈 能,等. Q酶在水稻籽粒垩白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7,23(3):338-344.

[9] 上海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0] 罗 毅,姜玉梅,刘海英.不同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积累动态及其酶活性变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9(2):135-138.

[11] 高松洁,郭天财,王文静,等.两种穗型冬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动态及其有关酶活性变化[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4):632-637.

[12] SMITH A M, DENYER K, MARTIN C R. What controls the amount and structure of starch in storage organs[J]. Plant Physiol,1995,107:67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