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均德1a,1b,许勤智1a,1b,梅 杰1a,1b,邓 霞2,陈 靖2
(1.铜仁学院,a.生物与农林工程学院;b.水产养殖工程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
2.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 江口 554400)
摘要:采用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梵净山地区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梵净山地区小口白甲鱼肌肉中测得脂肪酸21种,含量达8.45 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总量的70.77%,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7.63%,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3.14%,DHA与EPA占9.59%。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肌肉;脂肪酸;梵净山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6-3993-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41
收稿日期:2015-05-14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2]2318号);贵州省科学技术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T[2012]22号);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3年专项;铜仁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TS1006;TS1106);铜仁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铜地科研[2011]15-2号;铜地科研[2011]15-3号);贵州省教育厅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黔教合KY[2012]028号);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支持学科项目(黔教合重点支持学科字[2011]232号)
作者简介:樊均德(1980-),男,四川简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水产养殖与水生生物保护,(电话)18785668579(电子信箱)fan-junde@163.com;
通信作者,许勤智,(电子信箱)xuqinyoumans@163.com。
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 Wu)属于鲤形目(Cyriniformes)鲤科(Cyrinidae)鲃亚科(Barbinae)白甲鱼属(Onychostoma),俗称红尾子、黄尾鱼、虾条鱼、石吏,铜仁地方名称为山麻鱼[1]。其主要分布于沅江水系、珠江水系、闽江水系等长江以南的水系[2-7],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也有分布,是当地较名贵的经济鱼类[6]。由于环境恶化、人为捕捞等多方面原因,小口白甲鱼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己被列为易危鱼类[7]。目前,小口白甲鱼的研究仅限于其形态、分类、分布[2-7]及其分子生物学[8]等方面,尚未见其肌肉氨基酸成分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梵净山地区小口白甲鱼肌肉脂肪酸酸种类和含量的研究,旨在掌握小口白甲鱼的营养特征,分析其营养需求,为小口白甲鱼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小口白甲鱼购于梵净山地区养殖场,共购买100尾,鱼体健康无病,约为100~200 g/尾。
1.2 试验方法
将试验鱼用清水洗净,用纱布擦干体表附着水分,去头、鳞、鳃、鳍、皮肤、内脏和骨骼等部分。用流水快速冲洗,除去血污杂物,在背鳍处吸干水,剥皮后割离肌肉,要求无骨无刺。将鱼肉切成小块后捣碎,并置于4 ℃冰箱保存,供分析用。
含肉率的测定用减重法,水分的测定采用常压恒温干燥法,粗灰分的测定采用高温灼烧法,粗脂肪的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粗蛋白质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9],脂肪酸的测定采用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并委托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营养指标
小口白甲鱼的一般营养指标见表1。小口白甲鱼含肉率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
2.2 小口白甲鱼肌肉脂肪酸组成
小口白甲鱼肌肉中共检测出脂肪酸21种(表2)。饱和脂肪酸(SFA)有C14∶0肉豆寇酸、C15∶0十五碳酸、C16∶0棕榈酸、C17∶0珠光脂酸、C18∶0硬酯酸和C20∶0花生酸6种,占肌肉干重的2.47%,占脂肪酸总量的29.23%。不饱和脂肪酸(UFA)有15种,占肌肉干重的5.98%,占脂肪酸总量的70.77%。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包括 C14:1n5肉豆寇油酸、C16∶1n7棕榈油酸、C17∶1n7顺-10-十七碳一烯酸、C18∶1n9c油酸、C20∶1顺-11-二十碳一烯酸、C24∶1n9神经酸,占肌肉干重3.18%,占脂肪酸总量的37.6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C18∶2n6c亚油酸、C18∶3n6γ-亚麻酸、C18∶3n3α-亚麻酸、C20∶2顺,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C20∶3n6二高-γ-亚麻酸、C20∶3n3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C20∶4n6花生四烯酸、C20∶5n3EPA和C22:6n3DHA共计9种,占肌肉干重的2.80%,占脂肪酸总量的33.14%。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EPA和DHA含量合计占肌肉干重的0.81%,占脂肪酸总量的9.59%。
3 小结与讨论
Fern?觃ndez-Palacios等[10]认为鱼类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水平,是影响幼鱼体质和亲鱼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鱼体中SFA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18.1%~25.2%,UFA约占74.2%,本研究中UFA含量为70.77%,远高于SFA的29.23%,与红罗非鱼[11]、江黄颡鱼[12]基本一致。鱼体内不饱和脂肪酸一般以C16:0棕榈酸含量最高,C16:0棕榈酸为机体提供能量,并可以转化为其他脂肪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脂肪酸而广泛分布[13]。小口白甲鱼肌肉中SFA也以C16∶0棕榈酸的含量最高。小口白甲鱼肌肉中含量最高的UFA是C18∶1n9c油酸,与江黄颡鱼[11]、红罗非鱼[12]结果一致,是该鱼肌肉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作为重要的供能物质在肌肉中大量分布。小口白甲鱼肌肉中PUFA含量达到了33.14%,必需脂肪酸EFA含量达到了16.49%,比红罗非鱼略高,可能其对这类脂肪酸的需求更大。小口白甲鱼肌肉中花生四烯酸(C20:4n6)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3.79%,比红罗非鱼各阶段肌肉中含量都高。Koven等[14]对乌颊鱼(Sparus aurata)的研究表明其幼鱼可利用花生四烯酸在体内合成具有高生物活性的类花生酸,进而调节鱼体机能,提高其环境适应性。梵净山地区小口白甲鱼生活在水温偏低、水流湍急的溪流中,体内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可能是鱼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鱼类的脂肪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15]。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肉品香味反应(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的重要前体物质,在肉类的烹煮过程中芳香性物质形成的重要途径是由加热引发的脂质酰基链氧化[1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肉的香味和总体可接受程度呈负相关,单不饱和脂肪酸则呈正相关[17]。可见不饱和脂肪酸决定了鱼肉的风味品质,同时还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小口白甲鱼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虽然比肉食性鱼类长臀鮠[18]低,但是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仍然保证了其较高的营养价值与风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乐佩琦.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3-66.
[2] 郑葆珊.广西淡水鱼类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85.
[3] 代应贵,李 敏.梵净山及邻近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J].生物多样性,2006,14(1):55-64.
[4] 郑慈英.珠江鱼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92-193.
[5] 徐 剑,邹佩贞,温彩燕,等.南岭南部北江源地鱼类区系及东洋区北侧界的划分[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2,26(1):143-146.
[6] 于晓东,罗天宏,周红章.长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5,13(6):473-495.
[7] 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0.
[8] 代应贵,韩 雪,张晓杰.小口白甲鱼都柳江种群mtDNA D环的序列变异及遗传多样性[J].动物学杂志,2010,45(2):115-120.
[9] 谭德清,王剑伟,但胜国,等.厚颌鲂含肉率及生化成分的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04,28(1):17-22.
[10] FERN?魣NDEZ-PALACIOS H,IZQUIERDO M S,ROBAINA L,et al.Effect of n-3 HUFA level in broodstock diets on egg quality of gilthead sea bream (Sparus aurata L.)[J].Aquncuture,1995,132:325-337.
[11] 陈 涛,于 丹,赵 鑫,等.繁殖期雌性江黄颡鱼的脂肪酸组成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66-69.
[12] 陈 涛,徐高骁,黄 凯,等.红罗非鱼稚鱼与雌雄亲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5):850-853.
[13] 周景祥,黄 权,吴莉芳,等.鱼类脂肪酸组成及需要[J].中国饲料,2000(3):19-20.
[14] KOVEN W,BARR Y,LUTZKY S,et al.The effect of dietary arachidonic acid(20:4n-6)on growth,survival and resistance to handling stress in gilthead seabream(Sparusaurata) larvae[J].Aquaculture,2001,193(1-2):107-122.
[15] 黄 峰,严安生,陈 莉,等.丁(鱼岁)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分析[J].淡水渔业,2005,35(6):22-24.
[16] 姜琳琳,苏 捷.鱼肉风味品质的研究进展[J].水利渔业,2008,28(4):19-20,24.
[17] CAMERON N D,ENSER M,NUTE G R,et al.Genotype with nutritioninteraction on fatty acid coposition of intermusculer fat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flavour of pigme[J]. Meat Science,2000,55(2):187-195.
[18] 张竹青,周 路,杨 兴,等.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149-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