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浅谈创新形式下青少年的教育模式

  • 投稿小猪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549次
  • 评分4
  • 93
  • 0

姚黎

(兵团第五师中学,新疆 博乐 833400)

摘要: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技创新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激发青少年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生活、用于生活,让科技创新成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青少年:创新教育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懈的动力和源泉,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是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键。

1创新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激发青少年对探索科学的学习激情,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创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钻研,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和理解,从已有的知识中得出新的知识。这种“新知识”可以是新认识、新观念、新想象和新的学习方法。要使学生获得这种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营造出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创新形式下的青少年教育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在教学论的范畴中,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这种生命意识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素质,但只是一种潜在因素,有待于教师去唤醒。然而传统教学中,学生不是独立的,而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的,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自发产生的,而是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灌输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青少年的活力和灵性。

任何一个教育者都没有权力去剥夺学生的欢乐和兴趣。今日的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清醒地懂得:学生都充满着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及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的主体。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使每个学生都富有生机,充满活力。

2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可以肯定地讲,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某种潜能。教育者应视之为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事实上,“天才”与“平凡”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人先天的条件都是相似的,有的人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而有的人却受到抑制或扼杀。

3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育要尽可能地提供条件,创造环境,通过有效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性学习。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满堂灌”、“一言堂”式教学比比皆是,这必然会影响学生潜能的开发。现代教育论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时期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较强,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在这一时期,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是发挥学生潜能的关键时期。许多有创造才能的人往往在儿童时期已显端倪,到青年时期就锋芒毕露了。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越充分。同时,我们绝不能低估后进生的创新潜能。在创新面前,没有后进和优秀的差别,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教育者怎样去挖掘。

4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教育体系

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包括科研课题、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和科技成果展示活动等。

4.1科研课题

通过设立科研课题,培养一批创新型教师,通过创新教育实践,探索青少年的创新特长教育方式,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

4.2科技创新教育课程

设立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3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

通过组织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科技后备人才,进行科技活动的引导和指导,以此来培养大多数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

5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求每个教育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品德。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和个别化,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青少年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只要有一点潜能,就应该充分肯定并进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教育的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让科技创新成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l]何萍.论青少年创新教育与心理健康之关系[J].考试周刊,2011(6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