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 投稿石欣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842次
  • 评分4
  • 16
  • 0

吴新明

(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五家渠831300)

摘要:本文简述了六师几种作物间作、套种高效立体化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六师及周遍地区高效立体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效;立体化栽培;效益分析

在人地矛盾不断尖锐的当前,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是发展我国农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近年来,间、混、套作等一系列种植模式从单一种植模式中脱颖而出,该模式是在农田生产条件改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是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立体栽培模式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力,调节作物对光、温、水、肥的需要,而且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与产值。六师光照资源充足,热量丰富,雨量稀少,相对湿度低,病虫害少,属绿洲灌溉农业,非常有利于作物产量的形成。垦区全年太阳总辐射5585MJ/m2,日照时数2744~3136h,≥10℃年均积温3376~3670℃,无霜期129~190d,年均气温6.1℃,气温平均日较差在11℃以上,最大在20℃以上。冬小麦收获后,7~9月基本能满足特早熟作物的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六师农科所开展了高效立体化作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六师采用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可有效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1主要栽培模式

1.1番茄套种玉米

选用番茄品种里格尔87-5,4月18日播种,用90cm宽地膜,1膜1管,3膜6行,行距配50cm+70cm,株距26.5cm,播量60g/667m2,理论株数4190株/667m2,在番茄播种后7~15d内及时人工点种玉米,玉米品种为新玉18号,每隔2行番茄点1行玉米,行距1.2m,株距2.5~3.0m,每窝留苗1~2株,收获株数为280株/667m2左右,番茄收获产量可达8t/667m2,玉米产量可达140kg/667m2。

1.2小麦套作玉米、食葵或油葵

小麦于6月17日停水后在行间人工播种玉米、食葵或油葵,6月22~27日出苗,7月10日小麦收割完毕,7月15日浇头水,追施尿素12kg/667m2,7月28日浇第2水,追施尿素18kg/667m2,8月15日停水,9月30日收获。

1.3制种瓜地间作玉米、食葵或油葵

5月12日在制种瓜瓜背行间人工播种新玉18号,5月20日出苗;6月12日在制种瓜瓜沟两侧播种早熟玉米901、食葵或油葵,同天瓜地进头水,追施磷酸二铵10kg/667m2,尿素18kg/667m2,6月19~22日玉米、食葵或油葵出苗;6月25日制种瓜进第2水;7月15日制种瓜进第3水,追施尿素12kg/667m2;7月30日进第4水,8月15日停水;10月8日收获玉米,10月12日收获食葵或油葵。

2栽培要点

2.1合理搭配

立体化栽培不仅要考虑不同作物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作物在时间上的分布,以达到持续高产高效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作物个体和群体优势,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变单一群体为复合群体、平面结构为立体结构的套种模式,同时要缩短套作作物的共生期。因此,选好品种、合理搭配是套种栽培的关键。如小麦一般选用新冬17号、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等品种。

2.2适时早播

为了达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套作的两种作物尽可能有充足的生长时间,为此,既要考虑尽可能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又要根据不同作物早期对温度的需求适时早播。

2.3合理密植

实行套作改变了作物的群体结构,创造了边行优势,作物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因此,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增产效果明显。例如:小麦间套作密度一般比单作提高20%~30%,多数作物可增加30%~40%。

2.4管理上要兼顾主作物与间作作物

对套作地块在田间管理上,要求各项管理措施,特别在灌水、施肥方面,既要考虑主作物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又要兼顾间作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尽量避免种间竞争,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效益分析

小麦地套作玉米、食葵或油葵,可提高土地利用率200%,一般可增收550元/667m2;瓜类地间作玉米、食葵或油葵,提高土地利用率150%,一般可增收400元/667m2。番茄套种玉米,番茄产量达8t/667m2,玉米产量140kg/667m2,可增加利润280元/667m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春波.玉米套种推广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