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种植密度对中长绒棉品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投稿王启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70次
  • 评分4
  • 59
  • 0

彭小峰,张选,彭 延,李克富,刘素华,季海雯,孙国军,蔡志平

(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1)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3个中长绒棉品系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光截获率的动态变化,阐明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中长绒棉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密度对中长绒棉花高产、优质的重要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长绒棉;种植密度; 光截获率;产量

棉花纤维长度是决定纺纱支数的主要条件,纤维越长则纺纱支数越高。在1996—2000年育成的111个棉花品种中,99个品种绒长都在27 ~ 30 mm之间[1]。长绒棉品种虽然绒长较长,但产量较低。而中长绒棉品种不仅产量高于长绒棉品种,且绒长能满足纺纱需求。研究表明:提高棉花种植密度可有效降低皮棉产量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2],且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棉铃分布、干物质、氮素累积与分配以及群体质量指标都有影响[3-7]。目前,对中长绒棉密度与生长及产量等相关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选取3个中长绒棉品系,通过设置种植密度梯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供试材料为渝棉1号、新陆中47号和C9(以下用品系P1、P2、P3表示)。每个品种设置4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是16 771株/667 m2、14 692株/667 m2、12 432株/667 m2、11 470株/667 m2(以下分别用M1、M2、M3、M4表示)。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共计36个小区,试验总面积1 080 m2。

1.2 测试项目与方法

1.2.1 农艺性状

自棉花3叶期开始调查测定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主茎叶片数、果枝数、现蕾数和成铃数。

1.2.2 干物质积累量

在初花期、盛花期、盛铃期和吐絮期取连续5株棉株,烘干测定其干重。

1.2.3 光分布

在初花期、盛花期、盛铃期和吐絮期测定小区群体光分布,计算光截获率。

1.2.4 产量

吐絮后实收小区产量,选取50个中上部吐絮铃进行考种,测其铃重和衣分等。

1.2.5 纤维品质

收集各小区皮辊机皮棉样,送农业部棉纤维检测中心(新疆乌鲁木齐)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株型可塑性大[8]。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模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存在一定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株高差异不大,均在65.20 ~ 71.43 cm之间,株高最高的是P2M3,株高最低的是P1M1;不同种植密度对P1果枝始节高影响不大,对P2和P3存在一定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P2始节高度逐渐增加,P3始节高度逐渐降低,始节高较高的为P2,较低的为P1;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茎叶片数影响不大,主茎叶最多的是P2M2,达到17.0片;最少的是P3M3,为14.6片,主茎叶片数较多的是P2和P1,最少的是P3;各处理果枝台数都在10.1 ~ 12.8台之间,果枝台数较多的是P1M4和P2M4,分别为12.8台和12.7台;单株结铃相差较大,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铃降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5.0个,以P2单株结铃较多,P3单株结铃与P2单株结铃差距不大,P1结铃最少。

2.2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棉花的干物质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其积累过程表现为初花期前缓慢,从初花期到盛铃期,干物质积累最多。从表2 可以看出,初花期前单株积累量最多的是P1M2和P2M4,均为15.5 g,分别达到总积累量的16.9%和12.8%,P3在初花期前积累的干物质较少,仅为干物质总量的5.8% ~ 8.1%。从初花期到盛花期,干物质积累速度加快,单株积累最大量为P3M3,达到65.4 g,积累最小量为P2M2,为27.0 g,占总积累量对多的是P3M2,达到58.5%。从盛花期到盛铃期,单株干物质积累最大量为P2M3,其次是P2M4,积累量最小为P2M1;占总积累量较多的是P1M4,达到91.9%,在盛铃期后,该处理干物质积累速度迅速降低。从盛铃期到吐絮期,P1和P2干物质积累速度降低,积累量较小;P3干物质积累量继续增加,增加速度较快。

2.3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棉花光截获率的影响

光照是棉花生产的条件之一。光截获率直接反映直射在叶片表面光的多少。叶片截获的光越多,能被利用的光也就越多,对棉花生产越有利。初花期、盛花期和吐絮期各处理光截获率没有显著差异,初花期光截获率较高的是P2,各处理中光截获率较高的是M2。方差分析表明:盛花期品系间和处理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光截获率较高的是P3,处理中光截获率较高的是M2;盛铃期各处理差异显著,P2M3、P2M4和P3M4光截获率较高,分别为98.32%、97.97%和97.97%;吐絮期光截获率较高的是P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4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P2的单铃重较大,P2M2单铃重最大为6.77 g,P1的单铃重相对较小;绒长较长的是P3,所有处理都达到31.0 mm以上,但其不孕籽率较P1和P2高;3个品系和4个处理在百粒重上都没有显著差异;P2的子指较小,与P1和P3存在显著差异;衣分最高的是P2,达到45.40%,各处理中,M3的衣分相对较高,各小区中P2M1的衣分最高,达到45.40%;P2M2籽棉产量最高达到8 239.6 kg/hm2,最低的为P1M1,只有7 042.5 kg/hm2,品系间产量有显著差异,P2产量较高。

3 小结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渝棉1号农艺性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光截获率影响较小,主要是由于渝棉1号植株茎秆小,个体占空间少,因此,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的影响也较小。

3个品系中,新路中47号产量最高,衣分最高,单铃重大,绒长最短。通过对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新路中47号的产量最高,且在16 771株/667 m2、14 692株/667 m2和12 432株/667 m2下差异显著。

C9结铃性强,在3个品系中,绒长最长。种植密度为12 432株/667 m2时,单铃重大,绒长长,衣分高,皮棉产量高,为C9种植的最佳密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立昶,何金龙.优质棉育种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17.

[2]潘春桂.提高棉花种植密度对产量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J].棉花科学,2013,35(1):45-46.

[3]陈超,潘学标,张立祯,等.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2,39(1):16-21.

[4] 刘瑞显,史伟,徐立华,等.种植密度对棉花干物质、氮素累积与分配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 2011,27(2):250-257.

[5] 张允昔,张绍银,余策金,等.江西棉区棉花氮肥与密度互作效应续试总结[J].棉花科学,2013,35(2):16-23,57.

[6] 王志才,李存东,张永江,等.种植密度对棉花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1,23(3):284-288.

[7] 高山,王冀川.种植密度对棉花杂交种兆丰1号生长性状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1,38(10):14-17.

[8]王荣栋,尹经章.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