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熬1,范镇明2*,向 伟2,宋 勇1,刘旭强3
(1.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2. 新疆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3. 新疆兵团第一师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
摘要:塔里木河为典型的季节性和高盐碱河流,流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易于破坏。近年来,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土著鱼类资源锐减,影响土著鱼类变化的却是生物入侵—外来鱼类,使得塔里木河流域渔业结构和鱼类区系发生较大变化,影响塔里木河土著鱼类的生长,迫使其某些物种濒临灭绝。本文以2种外来鱼种的机体结构为切入点,通过传统的解剖学方法,研究和分析2种鱼类在塔里木河干流的适应和生存行为,为解释和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外来物种的利弊提供有效的数据,正确的引导引种,为塔里木河流域渔业资源保护积累资料。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塔里木河;河川沙塘鳢;乌鳢;解剖学;对比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干流全长1 321 km,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汇集而成。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塔里木河干流中水量日益减少,盐碱升高,水质不断恶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1,2]。
目前,对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渔业资源和区系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对外来入侵种的研究。近年来,鱼类入侵急需得到更多的关注,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引种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国内对于鱼类入侵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塔里木河高盐碱水体,外来鱼类的引入,造成了土著鱼类的生态胁迫。因此,本文通过2种鱼类的解剖学比较分析,通过鱼类进化学和遗传学结构,综合说明塔里木流域外来鱼种繁衍生息的关键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2—2013年,在塔里木河干流用流刺网(网目2 a = 2 cm)捕捞河川沙塘鳢26尾,乌鳢12尾。
实验器材:解剖刀、剪子、镊子、显微镜、解剖盘、解剖针、直尺。
1.2 方法
依照殷名称[3]和谢从新[4]方法测量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解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塔里木河2种入侵鱼类的分类特点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 G.ünther)隶属于鲈形目、鰕虎鱼亚目、塘鳢科,沙塘鳢属。可数性状鳍式:背鳍Ⅵ,Ⅰ- 10;臀鳍Ⅰ- 8;胸鳍15;腹鳍Ⅰ- 5;侧线鳞为34 ~ 40。可量性状:全长15.8 cm,体长12.9 cm,体高3.2 cm,头长4.8 cm,头高3.0 cm,尾柄高1.3 cm,尾柄长1.4 cm,眼径0.6 cm。
乌鳢 (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鲈形目、鳢科、乌鳢属,俗称文鱼、蠢鱼、蛇头鱼、孝鱼、财鱼、生鱼、乌棒、黑鱼、七星鱼等[5]。可数性状鳍式:背鳍条47 ~ 50,臀鳍条30 ~ 32,胸鳍条15 ~ 18,腹鳍条6,侧线鳞61 ~ 67,侧线上鳞为9,侧线下鳞为18。可量性状:全长24.8 cm,体长21.1 cm,头长6.2 cm,体高3.8 cm,尾柄高2.0 cm,尾柄长1.5 cm,眼径0.5 cm。
2.2 塔里木河2种入侵鱼类的形态特征
河川沙塘鳢和乌鳢外部形态见图1。河川沙塘鳢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大,平扁。体被栉鳞,头部被小圆鳞。颌齿细小,多行。背鳍2个,腹鳍分离,不成吸盘状,尾鳍圆形。眼后方有感觉管孔,眼后头顶部鳞片排列正常,覆瓦状;纵列鳞34 ~ 41,眼前下方横行感觉乳突线的端部乳突排列呈直线状,眼后下方横行感觉乳突线与眼下纵行感觉乳突线相连[2]。口大,上口位,斜裂达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颌具细齿,犁骨无齿;眼小,突出;背鳍2个,各自分离,各鳍均无硬刺;胸鳍大,类圆形,尾鳍后缘稍圆,无侧线;体呈黑褐色,带有浅黄色,腹部淡黄,体侧有不规则的大块黑色斑纹,各鳍都有淡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部圆尾;全身分布鳞片,中等大小,颜色为花斑状,条纹镶嵌。
乌鳢身体呈长筒状,头尖长似蛇形,尾圆而扁平。上下颌均具细齿,犁骨、腭骨上有犬齿,鳃裂大,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上腔有发达的鳃上器官,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乌鳢离水2 ~ 3 d只要保持鳃和身体湿润也不会死亡。乌鳢体被圆鳞,头、背部呈暗黑色,腹部灰白,体侧有2列大型不规则黑斑[14]。形体长而圆,头尾相等,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口大,端位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有舌、口腔齿,牙齿细小,排列于上下颌;眼小,位上侧,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近;鼻孔2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名叫“褶鳃”的副呼吸器官[5];背鳍连续至尾部,无硬棘,胸鳍圆形,尾鳍没有分叉,圆尾;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鳞细色黑,有斑点花纹,类似蛇皮,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有侧线,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鳞片,后延至尾部,见图2。
2.3 塔里木河2种入侵鱼类的其他行为特征对比
河川沙塘鳢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钱塘江水系和闽江水系等,广盐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层,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有底栖穴居的习性,喜栖息于杂草和碎石相混杂的浅水区。生长快,游泳力较弱,摄食小鱼、小虾、水蚯蚓、摇蚊幼虫、水生昆虫和甲壳类,卵粘性,粘附于巢穴的内壁上。雄鱼有守巢护卵习性。
乌鳢分布于热带的非洲及亚洲等的淡水流域,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沼泽、积水潭、洼凼等难以生存的环境都能生长、繁衍。属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幼体以水生浮游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湖泊、水库、河川、溪沟、塘堰还是水田、渠道,甚至连一般鱼类动物、小鱼、小虾;成体以其他鱼类和青蛙为主。生长快,性成熟为3龄,季节一般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其中,产卵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繁殖期最适水温为20 ℃,卵淡黄色,有油球,为浮性卵。喜水草茂密的泥底或在水面晒太阳,经常藏在树根石缝中。
2.4 塔里木河入侵外来鱼类的解剖对比
2.4.1 2种鱼类其他器官的对比分析
河川沙塘鳢内部器官分化完全,肠道为较直管,较短。肝脏粉红色双叶,较阔。肾脏位于内腔壁处,紧贴脊背,较长,薄,红色,中肾。脾脏深红色,较内脏较小。雌性卵巢为淡黄色,长囊形,“Y”型。胆深绿色,与肝脏相连。见图3。
乌鳢内部器官分化较完全,肠道为较弯管,较短。肝脏微浅黄色双叶,长形。肾脏位于内脏壁处,紧贴,为红色,较长,薄,为中肾。脾脏深红色,较内脏比较较大。鱼体雌性性状,颜色为淡黄色,长囊形,“Y”型。胆与肝脏相连,深绿色。见图3。
2.4.2 2种鱼类摄食器官的对比分析
河川沙塘鳢上位口,头比较大,口中具有细齿。眼较小,位于头两侧,略突出。鼻孔1对位于吻部,不与口咽腔相通。鳃裂较小,排列稀疏,有鳃耙痕迹。
乌鳢的端位口,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口裂较大牙利,口中具有舌。眼睛较小,上侧位,在头前半部分,距离吻部较近,略突出。鼻孔2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不与口咽腔相通。鳃裂大,排列稀疏,鳃耙粗短,呈叉状。见图4。
2.5 2种入侵鱼类生活习性的对比分析
(1)从获取的大量鱼体解剖的来看,外部形态鱼种个体比较短小,处于30 cm以下(大部分),鲈形目,肉食性鱼类,具有口腔齿,性凶猛,各个内部器官分化完全,游动迅速;(2)河川沙塘鳢适应恶劣环境能力较强,能在水草、泥沙中很好的生活,而塔里木水域的水文特点也满足这些要求,所以它能很好的生存下来;(3)乌鳢的鳃耙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能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4)乌鳢与河川沙塘鳢能在塔里木河流分布、生存和发展下去,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它们是与周围环境和自身特点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果。
3 讨论
塔里木河属于内陆河,入侵物种属于随意带入和无意引入,成为入侵者,生物入侵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鱼类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样入侵到塔里木河乌鳢和何川沙塘鳢鱼种,对土著鱼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塔里木河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不管是人为还是非人为因素,还是鱼体本身生活习性特点,或是进入新的生境之后发生适应性进化而能够存活下来并最终发生入侵的[5-8],都应加以关注以及进一步了解鱼体的生活习性。因此,控制外来鱼类的生长对土著渔业资源有保护意义。
从鱼类在进化论上,鱼类随着水体环境的变化,内部分子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各个外部器官和形态也会随环境特性而改变。塔里木河流域的河川沙塘鳢和乌鳢能适应并生存,从进化的角度和解剖学角度分析,环境选择有利于其生存与繁殖,挑出了最适合所处环境的变异,使适应得以发生[7,8]。种群中的所占比例产生一些随机的变化,或来自一些使个体能够成功繁殖的偶然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袁著春,周海鹰.塔里木河生态综合治理水量变化初探[J].水资源保护,2010(2):56-60,91.
[2]程勇,严光文,王智超,等.塔里木河干流上游及附属水体外来鱼类物种调查及检索表的编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2):8-13.
[3]殷名称.鱼类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1-128.
[4]谢从新.鱼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91-384.
[5]高行宜.新疆脊椎动物种和亚种分类与分布名录[M].新疆: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王智超,程勇,武军元.塔里木河流域发现河川沙塘鳢[J].动物学杂志,2009(4):150-151.
[7]王迪,吴军,窦寅,等.江苏水产养殖鱼类外来物种调查及其生物入侵风险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99-102.
[8]陈生熬.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种群生态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