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牟吉奎 彭文清
2014 年4 月17 日,湖南省林业厅邓三龙厅长来到鼎城实地考察了长茅岭乡66.7 公顷 “油茶带状更新”示范基地,对鼎城区探索的“油茶带状更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指出要在全省推广,以点带面示范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目前,鼎城区油茶产区乡镇的林农实施“带状更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政策、技术咨询者络绎不绝。2014-2020 年,鼎城规划实施带状更新1 万公顷油茶林,将有效破解制约鼎城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鼎城油茶产业发展成效初显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7.1 万公顷,其中油茶林面积3 万公顷,约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2%,是全省油茶面积较多的县( 市、区)之一。全区油茶种植面积667 公顷以上的乡镇有17 个,油茶林分布较多的区域多为第四世纪红壤,土层深厚,PH 值在5~5.6 之间,呈弱酸性。
近年来,鼎城区根据国家、省、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将油茶产业作为现代林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打造。2008 年至今,全区累计完成油茶新造2300 公顷,实施低产林改造8000 公顷,在长茅岭、丁家港等乡镇建立油茶科技示范园,带动产业增收1 亿元以上,受益林农5 万余户,形成了“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公司运作、林农参与”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成果喜人。
组织保障逐步健全。鼎城区成立了区委书记任顾问、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林业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区油茶产业发展日常工作,并制定了油茶产业10年发展规划。
政策投入稳步增加。2013 年鼎城区委区政府整合资金1400 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2014 年油茶产业整合资金计划已突破2000 万元。品牌建设捷报频传。2012 年“鼎城茶油”取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 年获得中国义乌森博会金奖、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并计划用10 年时间打造“鼎城茶油”第一品牌。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区已建成油茶新造科技示范园2 个,面积均在333 公顷以上。油茶低改科技示范园2 个,面积均在666 公顷以上。
发展氛围日益浓厚。鼎城区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大户、林农个体为主体的多元发展格局。自2012 年以来,引进从事油茶发展的公司7 家,成立油茶协会、合作社8 个,全区油茶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仅2013年度完成油茶新造700 公顷、油茶低改1800 公顷。鼎城连续3 年被湖南省林业厅评为油茶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二、“油茶带状更新”模式的探索鼎城油茶产业发展虽然成效初显,但由于新造成本大,收效不直观等原因,影响了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经过多次调研和试验,“带状更新”便成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良方。
“带状更新”顾名思义就是在低产油茶林改造中,对砍伐带进行更新改造,同时对保留带加强抚育管护,待新造林带进入初产期,再将保留带更新改造,达到分批次品种改良的目的,逐步实现良种化。主要技术措施归纳为以下6 点:
带状留优。施工前搞好规划设计,建议保留带与更新带的带宽均为6 米,并对更新带作好标记,更新带内的林木全部伐除,再次在保留带内通过有选择性的去劣留优,保留优树35~45 株/667 平方米不等,基本形成若干条间隔6 米、宽6 米的直线林带。带向最好为东西朝向,保留优树不能为单排。
补植大苗。对设计补植大苗的更新带范围,按保水保土的要求整地,以3 米×3 米的株行距挖70 厘米见方大穴,每穴施适量有机肥,然后回填表土。使用与保留带同类型的优良品种2 年或2 年以上芽苗砧嫁接合格大苗造林。根据保留株数不同,每667 平方米补植株数为35~45 株,总株数控制在80 株/667平方米左右为宜。着重抓好埋施基肥、定植、浇定根水、培蔸、覆膜等关键环节,加强抚育。
整枝修剪。对保留带内油茶老树采用适宜的修剪技术,改善油茶树体结构,形成枝叶均匀、通风透光、结果面大而厚的树冠。对补植的大苗,及时摘顶抹芽,提早成型,逐步培养成具有3~4 个主枝的半圆头形树冠。
深挖垦复。在保留带内清除高大乔木、杂灌、杂草、树蔸、石块,全垦深挖1 次,深度20 厘米以上。翌年夏季浅锄1 次,深度10~15 厘米。每隔2 年深挖1 次。
施肥促产。保留老树按2.5~5 公斤/ 株沟施有机专用肥或适量农家肥。力争通过垦复、整枝与施肥等措施,使保留林分的产量不低于甚至高于林分改造前的产量。
病虫防治。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措施和药物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
三、实施油茶“带状更新”的积极作用
实施油茶“带状更新”是发展民生林业的落实之措。鼎城这种开全国之先河的油茶“带状更新”模式第一轮更新每667 平方米需前期投入资金610 元、林农投工9.5 个,不仅可以解决一次性全垦新造成本太高的问题,还解决了新造后4 至5 年内、新品种挂果前群众吃油难的问题。通过对比发现,实施这种模式后,保留带的油茶产量远远高于实施前整个林分的油茶产量。边际效应发挥,增产幅度达150~180%。
实施油茶“带状更新”是打造生态林业的可靠之途。生态林业就是充分利用适当的自然资源,促进林业发展,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鼎城区油茶主产区有很多行政村境内林地都是油茶山,油茶山上杂灌混生、林相参差不齐。大力推行带状更新,调整林相,改善现有油茶的林分质量,水土流失程度显著降低,既是建设美丽乡村有效手段,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与有力支撑;既是无污染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方式,更是持续打造生态林业的强有力举措。
实施油茶“带状更新”是实现高效林业的有效之举。充分利用林地潜力,合理地确定油茶的品改方式,既重视山场也关注市场,这是鼎城区油茶高效生产模式的简要概括。实现这样的高效林业,鼎城具备了很好的条件,带状更新是其中重要一环。通过第一轮的示范基地建设,更新品种为优良高产品种,如常德铁成一号、湘林系列,这些品种产油量高,经审定盛果期每667 平方米产油量均在50 公斤以上,6~8 年第一批次更新油茶进入盛果期后,再对保留带的老油茶林用同样的方式更新改植良种油茶。改造后的整齐林相,有利于林下套种,发展林下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林业生产周期长和经济效益低等弱点,利用连续收益系统复合收益, 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格局上,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有合作社为主体的、有“公司+ 基地”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的、更有广大林农个体主动实施的,为高效的林业发展提供广泛基础和有效支持。
鼎城区通过2013 年冬2014 年春在长茅岭乡采取带状、逐步新造良种大苗的模式进行油茶带状更新示范点建设,让广大林农看到了这种模式优越性与科学性,普通林农个体在财政补贴资金的扶持下,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再加上平时的抚育管理,利用8 至9 年的时间,通过2 个回合的改造,便可以将一块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成为优质高产油茶林,并且这段时间内照样有茶油吃,这对吃惯了茶油的人们或许是最大的隐性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