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机械制造毕业正文

牵伸区纤维移距研究

  • 投稿梁千
  • 更新时间2015-10-07
  • 阅读量222次
  • 评分4
  • 33
  • 0

张怀凤,常 涛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摘要】 实验研究不同罗拉隔距、牵伸倍数及不同头端距离情况下牵伸后纤维移距及移距偏差情况,分析总结不同罗拉隔距及牵伸倍数下的纤维正常移距机率及相互间的规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牵伸区;纤维变速;正常移距;移距偏差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3.011

中图分类号: TS10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3-0031-03

收稿日期:2015-04-20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怀凤,女,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与贸易系在读学生,研究方向:现代纺织技术。

牵伸涉及到纺纱加工的多道工序。牵伸后的纱条质量是评定牵伸效果的主要指标,牵伸的研究是以获得好的成纱质量为目的。在牵伸中纤维变速存在移距偏差,而移距偏差会导致成纱均匀度下降。

1 牵伸后纤维移距

1.1 牵伸后纤维的正常移距

如图1所示正常移距图,经过E倍牵伸后,两根纤维头端距离增大E倍,a1=Ea0称为牵伸后纤维的正常移距。

1.2 移距偏差的4种情形分析和计算

1.2.1 情形1

如图2所示,A在X1X1变速,B在X2X2变速。两根纱线头端距离是a0,此时A、B都以后钳口速度慢速运动。当A到达X1X1变速,以前钳口速度快速运动,而此时B继续慢速运动,当B到达X2X2时开始以前钳口速度快速运动。两根纱线头端距离为a1,在此时间内A的头端位移为S=a1+X=V1·t,B的头端位移为a0+X=V2·t,根据计算两根纱线头端经牵伸后距离为a1=Ea0(E-1)X。

1.2.2 情形2

如图3所示,A在X2X2变速,B在X1X1变速。两根纱线头端距离是a0,此时A、B都以后钳口速度慢速运动。当A到达X2X2时开始变速,以前钳口速度快速运动,而B继续慢速运动还未到达X1X1,a0>X,B到达X1X1时开始变速。A先变速B后变速。两根纱线头端距离为a1,在此时间内A的头端位移为S=a1-X=V1·t,B的头端位移为a0-X=V2·t,根据计算两根纱线头端经牵伸后距离为=Ea0-(E-1)X。

1.2.3 情形3

如图4所示,A在X2X2变速,B在X1X1变速。两根纱线头端距离是a0,此时A、B都以后钳口速度慢速运动。当A到已到达X1X1但未到达X2X2时,还以后钳口慢速运动,而此时B到达X1X1时开始以前钳口速度快速运动。a0<X,A到达X2X2时开始变速,B先变速,A后变速,在此时间内B的头端位移为S=a1+X=V1·t,A的头端位移为X-a0=V2·t,两根纱线头端距离为a1,根据计算两根纱线头端经牵伸后距离为=-Ea0+(E-1)X。

1.2.4 情形4

如图5所示,A在X2X2变速,B在X1X1变速。A、B两根纱线头端距离是a0,此时A、B都以后钳口速度慢速运动。当A到达X2X2时开始变速,以前钳口速度快速运动,而此时B到达X1X1开始以前钳口速度快速运动,a0=X,A、B同时变速,两根纱线头端距离为a1,根纱线头端经牵伸后距离不变为a1=a0。

2 纤维移距实验

实验设备和工具:开清棉,梳棉机,并条机,钢尺,镊子,多根30mm的不同颜色纤维。

实验原理:通过对并条机主牵伸隔距的变化、主牵伸倍数的变化、喂入前纤维头端距离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并获得最终正常移距的几率。

不同隔和不同牵伸时的正常移距机率对比见表1和图6~8。

在图6~8中,1代表0隔距;2代表5mm隔距;3代表10mm隔距;4代表15mm隔距;5代表20mm隔距。

如图6所示,52mm隔距6倍牵伸正常移距机率最高时是0头端距离。从整体来看随着纤维头端距离的增大,正常移距的机率在不断减小。

如图7所示,55mm隔距6倍牵伸正常移距机率最高时是20mm头端距离。从整体来看随着纤维头端距离的增大,正常移距的机率没有稳定的趋势。

如图8所示,8倍牵伸55mm隔距正常移距机率最高时是5mm头端距离。从整体来看随着纤维头端距离的增大,正常移距的机率在先升高又不断减小。

总体分析,牵伸倍数不变,随着纤维头端距离的增大,牵伸的正常移距机率变小。罗拉隔距不变,牵伸倍数增大,牵伸后的正常移距机率增大。

3 结 语

通过对牵伸区纤维正常移距及移距偏差情况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为:牵伸倍数不变,随着纤维头端距离的增大,牵伸的正常移距机率变小;罗拉隔距不变,牵伸倍数增大,牵伸后的正常移距机率增大。以此规律,可以合理设置相关工艺参数,从而改善成纱均匀度,提高成纱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唐文辉.现代棉纺牵伸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王哲中译.牵伸的理论与实际应用[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60.

[3]杨锁廷.纺织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