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常岐
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 院长
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智造”未来。而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青岛高新区的设立,意味着青岛朝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们生活的改善意味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构成的中国的产业结构遇到了挑战。中国得以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比较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正在受到周边国家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侵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中国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这也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只能强化,因为只有制造业能够保证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和稳定的就业,为人力资本的发挥提供足够空间。国务院今年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际上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画出了一幅蓝图。制造业的智能化和精细化,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装备制造业是否有能力提供解决方案。机器人本身融合了材料、工艺、设计、控制和信息技术,体现了中国制造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整合,也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是青岛及其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基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必须满足中国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诉求。而青岛高新区内的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可以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研发和孵化的基础,同时又可以为机器人产业的成长提供试验平台和市场。而对于高新区来讲,重要的是打造适合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而青岛高新区“一区五园”的制度设计和发展模式为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以及相关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应用和生产过程中基于人工和机器基础上、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理念和流程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机器人将会变成不同产业和社会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应该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定位,针对性地对产业和企业转型发展的问题提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青岛的地理位置为打造面向全球的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而地理上的便利有利于青岛高新区吸纳并整合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和人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