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工程毕业正文

科学名世,鸿声东南——东南大学工科教育研究

  • 投稿无非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23次
  • 评分4
  • 80
  • 0

孟克①② MENG Ke;常文磊③ CHANG Wen-lei

(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南京 210044;②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 210093;

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北京 100000)

(①Binjiang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②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③Office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00,China)

摘要: 东南大学工科教育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全国重点大学,东南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十易校名,但其工科教育自从建立以后一直未曾中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东南大学的工科教育已成为我国工科教育的缩影。本文在回顾东南大学及其工科教育发展简史的基础上,对东南大学工科教育简史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探索。笔者认为,这一研究和探讨,对于促进和提高我国当代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begins in 1920s, although renamed for ten times, the most important university keeps up engineering training for several years without any interruption. To some degree,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is the epitome of this field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The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the brief histor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re very helpful to the engineering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东南大学;工科教育;简史

Key words: Southeast University;engineering education;brief history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73-03

0 引言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历史上曾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

1 东南大学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最初由两江总督刘坤一于1902年5月上书“筹备师范学堂折”开始,继任者两江总督张之洞于1903年2月再呈《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直到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才得以被批准挂牌开办,并于1904年正式招生开学。学堂下设理化科(后称理化数学部)和手工图画科等4个科。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改称两江师范学堂。1911年停办。1913年校内驻兵。其间十易校名,直到1988年确定更名为东南大学。

1914年8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两江师范学堂的原址上得以重新筹建,以“南高师”之名于1915年秋季招生。学校下设文理科共八个科系,分别为英文系,图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化学系,物理系,数学系,工艺专修科。

1920年12月,南高将教育、农业、工艺、商业四科划出,筹建东南大学(简称东大)。1923年7月,南高与东大合并,仍称东大。国立东南大学下设工科等6个学科31个系。[2]

1927年,在河海大学、南京第一农业专门学校、江苏政法大学与江苏医科大学等八所学校在原东南大学基础上,重新联合调整,组建成立了第四中山大学。学校下设自然科学院和工学院等9个学院。[3]

1928年2 月29日,无奈之下,第四中山大学奉训令改称江苏大学。但这次校名更改引起了“校名风潮”。同年4月24日,学校大学委员会发出大学院第337号训令,改“江苏大学”为“国立中央大学”。

1928 年,国立中央大学拥有理学院和工学院等8个学院。学校规模大、学科设置种类全,为当时全国各高校之冠。

1937年10月,国立中央大学西迁入川,学校设有理学院和工学院等7个学院。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准备复员南京。1946年11月,国立中央大学经过波折后在南京四牌楼复校开课。当时拟招生人数不多,但前去报名者盛况空前,大概超过万人,最后得以录取者千人。学校设有理学院和工学院等7个学院。至解放前夕,中大共有七个学院四十二个系科,教师700多人,学生4000多人。[4]

解放后,1949年8月8日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旋于1950年10月10日又更名为南京大学。

1952-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在四牌楼校址,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础,成立了一所多科性高等工程大学——南京工学院。1952年,将南京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分出,与交大、浙大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又迁西安与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将南京工学院水利工程系分出,与交大、浙大、同济的水利系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即现今河海大学)。1955年至1956年,土木工程系和无线电工程系抽调部分教师和设备,分别援建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一部)和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1958年又从科学中分出食品工业系,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现今江南大学)。1959年分出化工系,成立南京化工学院(现今为南京工业大学)。1960年分出机械工程系的农机专业,成立镇江农机学院(现今江苏大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京工学院逐步发展成为工、理、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1985年以来,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等。

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重新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以后,东南大学先后将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及南京地质学校等三所学校并入其中,扩大了规模。

2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工科教育

2.1 东南大学工科肇始 “本科以造就工业专门人才,研究发达中国工业之方法与原理为宗旨,发源于南京高等师范之工艺专修科,时为民国五年七月。当时国内之教育界,深感于吾国职业教育之缺乏,故仅以工艺为限,成立未久,觉发达中国工业,舍培养专门人材外无他途,于是舍原定职业教育之计划,而从事专门机械工程之教育,建设工厂,购办仪器,添聘欧美工学专家,为高深工学之训练及研究。故本科在高师,虽以工艺专修科名,实际则为修业三年之机械工程科。毕业学生共两班,第一次在民国八年,共十六人;第二次在民国九年,共十八人。至民国九年冬,国立东南大学成立,即以高师之工艺科为大学工科之基础。初仅设机械工程系,十二年感于国内电机及建筑人材之需要,添设电机工程系及土木工程系。一方添置机械、仪器为电机及材料之实验,一方增购专门书报为参考及研究之预备。其进行计划,悉根据欧美各工程大学之经验,参酌本国之实业现状,经各专家之考虑拟订之。”

由上述史料可知,1915年7月,南高师设置的工艺专修科实际上是东南大学工科教育之发轫的机械工程科。到1927年,东南大学工科教育已经包括“研究”、“教授”和“调查及推广”三项内容,这说明深受美国大学理念影响的东南大学工科教育已经同时具备了大学的三大社会功能: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2.2“茅以昇等提议添设土木工程及电机工程案”(1923年3月) “我国实业不振,多有人才缺乏。近来专门教育提倡虽力,而顾此失彼,组织多未完善。本大学学制以农、工、商与文、理、教育并重,寓意甚远。此种组合为国内所仅见,亦即本大学精神所在也。惟农、商两科均以树立基础,效用显著,独工科抱残守缺,迄无发展,长此以往,将为大学之玷。同人等远模欧美之成规,近察国内之需要,觉工科现状非扩充无以自存。谨将增添土木、电机两系之理由,胪陈如下,以供讨论,倘蒙大会通过,工科幸甚,大学幸甚。

①查本大学各科大抵由三系以上所组成,而工科仅办机械工程一系,殊不足当科之称。②土木、电机及机械三系,功用虽异,性质相近,具有密切关系,所需人才、设备均可互相通用,故三系并设最为经济。现本科已有之人才、设备虽为机械系而设,但均足供土木、电机之用。③土木系为工科之主干,凡有工科之学校,几无不以土木为先务。今本校已有机械系,则土木系之添设更不容缓。④今日世界工业莫不仰赖电力,故欲发展一国实业,电机工程实不可少,而国中各大学对于此科多付缺如,故本校亟应首先添设此系,以应需要,而示提倡。⑤土木系拟办建筑、营造、道路、市政各组,均为国内所急需,而通国所无者。⑥电机系拟办之电机制造、荷电铁道及无线电各组,俱为现世最新之工业,国内最急之需要。⑦因三系之关系密切,故添办土木、电机两系所需经费,并不超过现有机械系应有之经费,且添系应增之人才、设备多为现有机械系所需用者,即不添系于经费亦并无节省。⑧所增两系于本大学多可直接服务,如土木系之于学校建筑及卫生设备,电机系之于学校电力厂均可尽充分义务。⑨工科欲在校外活动,辄以本身未固,难以进行,所失机会甚多。若添系以后,范围既广,效用益巨,易得社会之同情援助,不止工科受其益也。”

以上史料说明,当时东南大学设立工科的目的是振兴中国的实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东南大学工科原来仅有的机械工程一系已经“非扩充无以自存”,而且机械工程系扩充以后“不止工科受其益也”,所以茅以升等人大声疾呼,主张把工科扩充为机械工程、土木系和电机系等3系。唯此,东南大学的工科教育乃至整个东南大学才能够与时俱进,挺立在时代的潮头。

3 关键人物的作用

3.1 郭秉文与东南大学 校长作为大学的核心领导人,其办学理念与思想对东南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东南大学的历史上,共有李瑞青、江谦、郭秉文、张乃燕、朱家骅、罗家伦、顾孟余、蒋介石、顾毓秀、吴有训、周鸿经、梁希、潘菽、汪海粟、刘雪初、何冰浩、林克、陈光、盛华、吴觉、钱钟韩、管致中、韦钰、陈笃信、顾冠群等历任校长25名。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20时代东大的第一任校长郭秉文与20世纪80年代重塑东南大学的校长管致中。

20世纪20年代,在第一任校长郭秉文的带领下,东南大学迅速崛起,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新知识的重要讲台,因此,郭秉文也被称为“东南大学之父”。

郭秉文对于东南大学的特色形成作用甚大,其大学理念是自由主义与权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大学与社会协调的平衡,具体来说指的是张其昀所总结的“四个平衡”,即:“通才与专才的平衡”、“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师资与设备的平衡”和“国内与国际的平衡”。

郭秉文办学理念中最为核心的通才与专才、科学与人文、师资与设备、国际与国内的“四个平衡”,不但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而且在今天仍然是处理大学教育中“大师与大楼”、通才与专才、科学与人文等诸多平衡问题的普遍指导原则。

3.2 管致中与东大改革、发展 1983年底,管致中担任南京工学院院长(1983.12—1986.12),兼任院务委员会主任、党委常委等职。他在教育中主张加强理论基础,拓宽专业面,增强培养人才适应性;他主持制定、修订学校事业规划,力求逐步将南工办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大学;在改造老专业,组织创办新兴学科、专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1994年离休,1996年,东南大学授予管致中“东大名师”的荣誉称号,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管致中在旧中国接受欧美模式的教育,在新中国经历了院系调整、学习苏联,对各种教育模式的利弊,有切身感受,并不断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对教育、教学改革,有其自己的主见。他认为院系调整、按照苏联模式进行教改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满足了国家建设的需要,成绩是要肯定的,但是遗留下两大问题应妥善解决。一是院系调整拆散了多所建树多年的著名综合性大学,不利于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二是学习苏联,专业设置口径过窄,不利于人才培养,毕业后难以适应多变的工作环境,难以开拓新领域的工作。所以,他在不同时期总是一以贯之地推动以下几方面的改革:①改革专业教育,向工程基础性教育方向发展;②改革学科结构,向理工文管综合大学方向发展;③改革教育层次结构,向高层次方向发展;④改革领导管理体制,向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向发展。

管致中关于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利弊的分析和教学、管理实践中对大学教育专业设置过窄的补偏救弊对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东南大学在确立了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之后,学校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学校简介.[EB/OL]http://www.seu.edu.cn/dn_xxjian

jie.htm.

[2]《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编辑组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1982:1.

[3]《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编辑组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1982:2.

[4]朱一章,郑姚铭主编.东南大学校史研究(第三辑)[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