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晓妍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郑州市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郑州市发展的新动力,但仍存在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性不高,信用认证、在线支付等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电子商务人才和应用人才等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郑州; 电子商务; 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依托,在线进行各项商务活动(包括销售、交易、支付、服务等)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呈高速增长态势,网上消费群体迅速增长、网购平台规模迅速扩大,网络商务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省会郑州是河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是沟通境内外,连接中欧的重要通道。近年来,郑州市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郑州市发展的新动力。郑州市已建成多个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2014年郑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800亿元,约占全省一半,同比增长35%;网络零售额超过400亿元。在郑州市规划建设的16个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中,已有5个平台正式上线运营。预计2015年,郑州市电子商务企业将超千家,交易额将近万亿元。
1、郑州市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政策资金大力支持
郑州市十分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推动全市电子商务发展,从政策、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2009年发布了《郑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并先后通过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郑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管理办法》。郑州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2014年12月12日,郑州市召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推进会,提出突出重点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多领域、多元化、多模式的发展思路和“买全球、卖全球”的发展目标。
1.2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十二五规划以来,郑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截止2013年底,郑州市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4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249.1万户,增长22.2%。年末互联网用户203.9万户,新增8千户,增长0.4%。有线电视用户172.6万户。电子信息业完成增加值320.8亿元,增长33.9%。”
1.3 企业电子商务开始推广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大幅提高,其中大企业普及率达75%。目前已拥有河南锐之旗、世界工厂网、企汇网、中钢网等一批知名互联网企业品牌。大型企业如宇通公司、黎明工业集团等成为郑州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中华粮网、世界工厂网、中钢网等在全国拥有了行业“话语权”;大型传统连锁企业和商场如丹尼斯、国美等在郑州已初步开展B2C电子商务;一些本地购物网站如郑州女性购物网、郑州陈砦鲜花购物网等发展较快。
1.4 电子商务基地和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
郑州着力打造的电子商务基地和产业园已初见成效。郑东新区电子商务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省网商园、郑州航空港经济区、新郑华南城电子商务园等相继建成或稳步推进,一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落户郑州。
郑东新区电子商务基地自挂牌以来,已有河南万庄等16家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基地综合服务中心大楼;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是我市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网络及关联骨干企业重要集聚区,百度、企汇网、甲骨文、云和数据等行业龙头已相继入驻并正式运营;河南省网商园是郑州市中小网商的重要集聚区,被列入河南省商务厅重点扶持的园区,2014年交易额超过6亿;河南光谷电子商务产业园落户管城区,顺丰电商物流园、聚多云电商产业园落户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新郑市华南城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在稳步建设。
1.5 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配送网络形成体系
郑州市紧抓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机遇,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第一年试点专项资金4000万,用于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高、中转难、货车停靠难等问题。2014年6月,全国首家城市共同配送联盟在郑州正式启动,河南鑫宇物流有限公司、河南物资集团、河南长通等首批11家物流企业参与其中,形成了高效合理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配送点”三级物流配送网络。
1.6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郑州通过多区域、多元化、多模式重点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郑州提出的“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解决通关难、结汇难、退税难问题,截至2014年5月,成立一年时间已有88家电商、16家物流商参与,初步实现直通世界13个城市。
2、郑州市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性不高
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不强, 缺乏“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在降低成本、扩展市场方面的优势。妨碍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内部因素主要有,电子商务应用专业人员缺乏、管理水平跟不上、上下游配套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和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等;外部因素主要是信用环境、安全环境和网上支付环境。
2.2 电子商务支撑系统有待完善
发展电子商务需要配套支撑系统,例如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地方特色农产品、装备制造、旅游等全都放在淘宝、京东等一些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上,不能很好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其他配套系统包括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信用认证体系、安全服务体系、在线支付系统等。
2.3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
缺乏电子商务应用专门人才,同时具备电子商务技能和营销管理才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有待探索。人才供需之间存在悖论,企业缺乏电子商务人才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同时存在。
3、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
3.1 优选重点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电子商务平台
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几大电子商务平台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主打领域和平台特色,例如,京东商城数码家电类产品以精细化凸显各种专业参数为主,美团以线上到线下(O2O)模式主打本地消费。
郑州市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并逐步向其他领域产业渗透。引导纺织服装、泵阀、装备制造、农产品、旅游、物流等重点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打造特色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传统商贸企业“触电”,引导银基、陈砦花卉商场等传统大型批发市场开展大宗商品线上交易,线下线上共同发展;鼓励大商集团、丹尼斯等实体商场探索“网上下单、实体网点提货”的经营模式。
3.2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一批电子商务领军企业
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以打造郑州为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城市为依托,打造一批电子商务领军企业。以宇通、黎明工业集团等在电子商务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为代表,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实现电子商务与企业 ERP、CRM、BI(商业智能)的对接,以达到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实现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制造。
3.3 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完善配套体系
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做好产学研的结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积极发展智能仓储、现代物流,推动电子支付的智能化、移动化,做好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配套支付、物流体系建设。创新安全的移动支付方案,不断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省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3.4 建立健全信用保障、风险防控体系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等相关行业标准,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及部门间的协调与联合,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信用保障、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密钥、证书、认证机构的管理。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构建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平台。
3.5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措施
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发展思路,有效发挥郑州省会城市的地域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发展电子商务。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3.6 重点发展跨境贸易服务
通过自主研发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无纸化办公,解决报关、结汇、退税难题,进一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创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通检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跨境贸易监管和服务水平。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三个突破,即政策、大通关、生态供应链,搭建信息化、保税、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服务等五个平台,保持模式、技术、服务、战略、市场、质量等方面的领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冰冰.低碳经济下河南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14(4):242-244.
[2] 郑州市统计局.郑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郑州统计信息网,2014-06-09.
[3] 李文一.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6-11.
[4] 岳伟丽.河南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探析[J].现代经济,2010(9):80,82.
[5]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5-03-20
[6] 陈爱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9-34.
作者简介:闫晓妍,毕业于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河南城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