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具备抗震性能是国家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作为设计人员而言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操作。设计工作是后期施工的基础,只有在设计环节体现出抗震要求,后期施工过程中才能依据要求作业,从而使建筑物体具备抗震能力。因此,进行防震抗震的建筑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社会需求,在人们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到防震的设计重点,特别是对于地震易发地区来说,更要主要建筑结构防震的力度和安全性能。所以说,为了防止人类受到地震灾害的损害,要把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作为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1、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师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将抗震设计列入设计基本内容之一,作为至关重要的设计对象,设计师在进行具体的抗震设计规划时需要坚持承上启下的原则,具体来讲,设计师需要根据以往的建筑设计来总结归纳经验和教训,即对于以往处于地震灾害的建筑结构设计进行重新的观摩,对于建筑工程倒塌的設计以及具体关于抗震设计的规划方案,务必要总结其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吸取成果和教训。其次,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需要保证其自我学习和更新的能力,即及时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抗震标准以及规则等内容。第三,结合上述两点内容,和项目业主方仔细沟通设计要求,仔细分析当地地震灾害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影响,得出有效的相关数据,完善具体的抗震参数设计统计,从而建立有效的、全面的以及针对性的抗震设计方案,保证抗震设计方案能够实施,从而确保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灾害中稳定和安全。
抗震设计是需要落实到建筑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最终是需要归为业主使用,且需要保证其使用寿命的延展性,使用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因此,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设计方案能够适用于建筑工程,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最终能够安全稳定的投人使用,能够保证地震灾害中建筑工程项目损失最小化,能够保证建筑工程业主方的利益。
2、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在相同的施工调价你之下,由于施工地点的不同,所以建筑物在地震之中收到的破坏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程度。所以就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提高,第一就是要对建筑的场地进行选择,对于不好的抗震场地进行尽量的避免,以此来降低地震的灾害。选择较好的抗震场地,比如微风化或者中等风化的基岩,这种场地有密实的砂土层和无水黏土层,都属于比较良好的抗震场地。对于不利的抗震场地需要尽量避开,比如液化土、软弱土以及湿陷性黄土,还有非岩质的陡坡和高耸的山丘以及河岸等明显不均匀状态的场地,都需要尽量避开。当对于这些不利场地无法进行避免的情况之下,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根据土地的类别来设计抗震类别,而且采用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来对土地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消除,增强地基和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当在建筑的地基的受力范围内存在有新近填土和软弱黏土层时,需要顾及地震所产生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它的不利影响,并且对于桩基和地基进行加固,加强就出和上部结构的处理。对于地震可能会造成崩塌或者地陷的施工场地,就需要采用地基稳固措施,来对建筑的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
2.2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建筑的抗震结构进行优化时,要结合到抗震设计规范相关内容,持力层选择恰当,确保抗侧力构件的整体性与规律性,建筑的首个保护层建议使用大压轴比混凝土。对承重结构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避免构件受力状态过于复杂,承载力达到标准的情况下,还要符合功能要求。竖向布置力应该均匀并且连续,保障强度与刚度能够均匀变化,避免薄弱层的存在,房屋的重心应该尽可能降低。
2.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
在当今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当中,出现了个别专业设计能力不足以及素质低下的工作人员,致使了建筑在结构上缺乏抗震的性能,给建筑的安全保证留下了很多的隐患。另外,有一部分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对于抗震方面的意识不够,在设计中仅仅强调建筑的外形结构以及美观,从而忽视了建筑的整体抗震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的抗震的风险。因此,在设计人员的聘用以及工作意识方面,要进行足够的重视,要求设计人员从人们的安全以及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出发,设计出有足够的抗震、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房屋。
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3.1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
建筑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对于建筑的抗震效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合理的建筑结构布局,来对建筑的稳定性进行保障,而且还可以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提升。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之中,对于建筑的结构平立面进行合理的布置,并且采用符合标准的抗震规范设计,那么建筑物一定会拥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的平立面布置的合理,就是指在进行建筑结构的体型设计时,在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保证的情况之下,还需要尽量的选择具有平面规则建筑结构,这样才可以对于建筑物的同一楼层具有同一刚度进行,其次就是对建筑物的竖向凹凸进行有效的减少,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的竖向刚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保持稳定,这样的合理平立面的布置,可以对建筑的抗震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具有较为复杂的建筑进行良好的抗震缝设计,抗震缝的两侧结构是分开的,中间的间隙距离就是为了保证在地震的作用下,两侧的结构不会发生互相碰撞。抗震缝一般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分进行设置,如果抗震缝的设置不恰当就会成为地震之中的薄弱环节,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3.2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针对建筑结构中抗震材料的选择问题,主要分析其承重材料,对于材料的塑性以及刚度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为了更好的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抗震性,要结合建筑施工地区的地震发生的历史资料,来选择比较合适的抗震材料。选择材料时,应该从材料的高强、质轻以及结构之间的连接来着手,分析要达到建筑的抗震性能,所需要采用的建筑材料。
3.3建筑结构参数计算
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抗震级别的抗震设计,并且采用合理的抗震措施。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在地震的冲击之下的荷载力的作用来对抗震设计进行选择,并且应用计算软件来进行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模型的抗震作用力进行较为清楚地计算,来保证所选用的抗震级别和抗震的措施。以此保证建筑的抗震设计可以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
由于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将抗震性能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同建筑类型适用的抗震标准不同,并且抗震结构设计存有差异,建筑物体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地震所导致的其它危害对建筑物体产生的影响,确保建筑物体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想.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7(2).
[2]郭超.抗震设计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探讨[J].居业,2015(14).
[3]路发.刍议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5(13).
作者:张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