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建筑毕业正文

面向实践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 投稿唐宝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244次
  • 评分4
  • 41
  • 0

田志颖

(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摘要】本文分析了实践型科技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院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环境的特点,探讨了几种适应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实践型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1 实践型科技人才的特点和培养规律

实践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其突出特点表现为能够运用复杂的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总结归纳一般规律,实现理论水平的提升。在其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其实践思维能力,即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可以看出,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二者既可以并行实施也可以交叉分阶段来完成。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科技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目前,国内高校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外相比,无论在硬件环境和教学组织形式上仍有较大差距[1],因此与处于人才使用末端的企业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是实现实践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 校企合作的现状

从实践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来看,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一项双赢工程。院校担负人才的高等知识教育,其培养的人才最终服务于企业;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环境,对科技人才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又会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2]。但因二者的职能和追求的目标不同,近年来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在逐渐疏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院校过于强调办学的独立性,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实践教学环境的硬件建设始终跟不上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割裂了院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关联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过于强调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强调理论知识的层次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的分工方面,院校过于强调人才培养的主体性,而忽略了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培训、科研和生产服务。

其次,对于处于人才培养末端的企业来说,其核心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将作为企业软实力的实践型人才培养置于次要地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某些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机构,但这些机构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其培养效益远低于院校。作为实践型科技人才培养的两大主体,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二者的联系较为疏松,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减弱。

3 校企合作的基础

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就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即要服务于实践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

(1)完善顶层设计,分工协作。高教法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举办高等学校,充分说明其有迫切的人才培养需求,独立办学不易在短期内取得人才培养效益。如果能够以实践型人才培养规律为出发点,就可以使院校和企业在顶层找到交集,实现人才培养的分工合作。

(2)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相互依存。随着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制度必然会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学校培养企业后备人才的作用日益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二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依赖性。

(3)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实现利益平衡。目前,我国尚不能做到类似德国等国家那样,企业不管学校学生毕业后是否到本企业工作,都要出资办学。企业在人才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以考虑办学投入能够收回多少毕业生为决策依据,而这一点在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职业的今天是很难保证的。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建设培训中心以提高职工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培训中心的教学资源由院校提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高技术培训。

4 面向实践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

以实践型科技人才培养为目标实现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4.1 院校为企业人才提供二次理论进修

院校培养的人才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一方面能够不断发现自身的知识缺陷,另一方面也会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大量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由企业提出教育培训的培养目标和技术要求,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实现实践型科技人才的全过程培养[3]。

4.2 优势互补,提高双方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

院校要鼓励学术造诣高的资深人才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指导团队,另一方面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也要到院校授课,在人才“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下,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短人才培养时限。

4.3 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院校的高水平科研能够带动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其竞争力。而企业是新技术应用的一线主体,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与院校的学科建设,可以由院校和企业共同立项课题和开展研究。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一方面院校的教师可以了解生产实践中新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科研方向更有针对性,同时可以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人员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技术更新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实现二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利益统一。

4.4 硬件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在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可以采取多阶段交叉的模式进行。可以让学生先到企业实习,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阶段性理论学习过后,再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如此反复,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实践的有效统一。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在院校完成阶段性理论知识储备,再到企业进行实践教学。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院校与企业的自身优势,节约硬件条件建设资金,院校甚至可以把课程教学实验室搬到企业,企业也可以为院校开辟实习车间,通过这种有效合作,可以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5 结束语

实践型科技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工程。有效的校企合作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围绕实践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层次化优势互补和利益均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也会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文斌,何汉武.工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基于教学体系及运行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3,03.

[2]饶师昭.校企合作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J].赣南师范学院院报,2008(5).

[3]吴杰.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意义及保障机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