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建筑毕业正文

二人转文化歌舞特色

  • 投稿第一论文网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280次
  • 评分4
  • 21
  • 0

夏长龙

(绥滨县文化馆,黑龙江 绥滨 156200)

【摘要】二人转,史称小秧歌,是民间曲艺文化的一种形式,流行于我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一带,是带有典型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多样,演员并不局限时间地点,能够随时随地演绎二人转歌舞,二人转是东北三省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传承二人转文化,演绎二人转歌舞对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发扬民间文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二人转;民间文化;传统文化

二人转是民间表演形式的一种,是我国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是我国东北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代表,研究二人转的发展历史对把握民间文化走向,研究民间文化发展脉络,传承中华文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二人转的良好发展和其文化的传承对发展我国国家民间传统文化也有着实际意义。本研究就目前我国二人转的发展状况和遇到的发展问题做出具体说明,对二人转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做出具体建议。

1 二人转的发展历史

1.1 二人转的由来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又称过口、东北民间地方戏。主要源于东北地方大秧歌和河北莲花落,东北有句俗语叫“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说的就是二人转。二人转是富有走唱形式的民间艺术,其兴起时期主要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清朝末年清政府国力日渐削弱,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减弱,奉行的“封关”政策也名存实亡,在内地饥荒和战乱的的情况下,关内百姓出现“闯关东”的浪潮,大量的关内文化进入了关外地区,与关内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二人转也就是在这种关内和关外的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诞生的文化形式之一。

1.2 二人转歌舞演绎形式

二人转作为民间传统文化其主要特色就是其演绎形式多样,不局限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有一男一女“分包赶场”和“进出变换”的说法,其主要形式为说唱形式、载歌载舞,有舞蹈、身段和走场等特点。也有“单”“双”“群”“戏”等演绎形式。其中“单”讲的是“单出头”就是一个人的舞台,一个人在舞台上通过说辞、唱腔、动作等形式来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所谓“双”是目前二人转表演的主要形式,也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经常是一男一女二人搭配,互捧互演,利用歌舞结合形式达到演绎目的,同时其中常常混有“杂技”“绝活”等内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群”叫“群活儿”是一群人在一起说唱、坐唱、群舞,也是目前东北民间地区的表演方式,众多的东北民间百姓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大家互相取乐,消磨时间。“戏”指拉场戏,也是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之一。这些基本的演绎特点就构成了我国东北二人转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1]

1.3 二人转歌舞面临的危机

尽管当前二人转在以赵本山为代表的表演艺人使二人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从长远角度讲,二人转的发展形式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丰富的二人转表演形式已逐渐更不上当前的社会主流形式,逐渐被更多“大众快餐”所替代,同样传统的二人转因单一的演出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众多观众反应二人转演出形式单一,没有基本的文化内涵,演出内容看过几遍之后便失去了兴趣。有部分人认为现今的二人转表演只受老人所喜爱,在年轻人中影响力并不大,随着老一辈的逐渐离世,二人转也会失去其根生的土壤。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和人们物质极大地发展,人们的文化活动日渐丰富,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传统的民间二人转文化逐渐更不上时代发展节奏。同时,尽管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二人转表演团体如今仍有部分活跃在舞台上,但是随着赵本山退出“春晚”舞台,其影响力大不如前,赵本山的众多弟子中尚无可以替代赵本山成为二人转优秀的传承人,这也是二人转所要面临的危机之一,如今的二人转因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已丧失部分传统优秀作品,更加趋向商业化,但是并没有更多的优秀表演作品,只是更加的低俗,这也是受广大爱好者所诟病的一方面。要解决当前二人转表演的危机,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二人转转型和创造新的文化产品。

2 开拓创新,打造二人转的长远发展

2.1 发扬二人转文化歌舞的目的

文化是民族的精髓,二人转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华民族龙的子孙,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有义务来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精髓,促进二人转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在当代人们生活质量高度提升的今天,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要之后,会更多的追求精神文化的发展,二人转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极大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能够成为人们在休闲时候的一种娱乐方式,而二人转通俗易懂的文化特点更能吸引更多底层百姓的关注,能够使身处社会各种巨大压力的人们排解压力,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使内心得到快乐,增强内心的幸福指数,在生活中找到乐趣。[2]同时因为二人转在表演时的随机性强,应变力强,其中内容更能满足人们生活实际,所以更为大多数人们所喜爱。

2.2 二人转歌舞发展问题的建议

二人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想长远发展,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在二人转发展方面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对于国家来说二人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成分,首先应引起重视,对于国家来说,为了避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应该设立相关的立法予以保护,在立法方面对二人转传统文化的保护予以法律方面的规定,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对二人转留下录像等有关资料的备份,避免文化遗产的灭绝。

作为赵本山等传承人更应该肩负起二人转传承的义务,开发特色的二人转表演形式和表演段子,加强二人转表演艺人的文化素质内涵,增加二人转这个团体文化素质建设,在表演方面应与时代相结合,不断开创新的内容,加入新的构想,在二人转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步伐,把握正确的方向,使二人转更加贴近平民化,把握住几亿普通的农民观众,增加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形式,使更多的观众加入表演当中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时,对于“俗”的理解也使一些人对二人转造成误解,在“俗”的发展形式过程中要向“通俗”方向发展,不要向“庸俗”和“低俗”方向发展。一定要坚持通俗之路,把握平民化风格。加大二人转的宣传力度,可以与一些校园和社区相互合作,来宣传二人转。有关组织和部门设立城市文化遗产日,组织各社区和各文化部门参加二人转演出和宣传活动。

2.3 二人转是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二人转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关东”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富有明显的历史内涵和历史特色,发展二人转文化可以有效的娱乐大众,为人们增加更多的休闲娱乐方式。二人转是东北地区人们生活方式最真实的写照,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发展二人转文化可以为研究东北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证据和历史资料,增加普通百姓的文化知识素养,提高百姓的整体文化素质,二人转以其诙谐幽默的演绎形式为几代中国人民带来欢乐,不应该被留在历史中,应该被人们记住,广为流传。

3 结束

发展二人转传统文化是符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是符合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建设东北地区地方戏剧文化氛围的需要,可以为地方人民增加更多的娱乐氛围,希望各级政府和部门协同中国二人转传统艺人一起,为二人转传统文化添加更多的文化活力,为传承中国传统二人转文化增砖加瓦,社会全体百姓也要共同努力为二人转文化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杰.二人转的性话题[J].剧作家,2010(1).

[2]吴倩.清燕赵地区以莲花落为主题的走唱艺术发展论述[J].四川戏剧,2010.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