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建筑毕业正文

家庭寄养残疾儿童个案活动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1048次
  • 评分4
  • 52
  • 0

李美玲

(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本文结合某个个案,就家庭寄养残疾儿童进行探讨,分析了家庭寄养的利弊,并就如何构架社会支持体系等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家庭寄养;残疾儿童;个案

1 个案基本情况

案主王晓,男,8岁,患有脑瘫导致的癫痫疾病,进入寄养家庭后会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寄养家长对案主的特殊教育、康复护理知识的缺乏;案主的生理、心里、生活自理、社会适用能力的欠缺等。

2010年3月6日,社工进行三次家访,对寄养家长(爸爸、妈妈)进行心理疏导,运用真诚、同理心取得信任,经评估后可以让案主进入寄养家庭。

案主喜欢听故事、爱看电视、滥打电话,有时候任性发脾气,摔东西,和小朋友玩耍时性格孤僻。

拥有的支持网络:社区居委会、义工、医院、学校、福利政策等社会资源。

2 存在的问题和需要

第一,因脑积水导致癫痫,经常发病,右手和左脚无力,走路不稳,有时出门需坐轮椅,需要良好的治疗和康复。

第二,任性孤僻自卑,缺乏耐心,缺少朋辈支持,需要专业面谈、情感支持,建立朋辈关系。

第三,因疾病原因不能完成义务教育,理解能力较差,需要对其进行注意力训练。

第四,案主滥打电话、摔东西等行为需用认知行为模式帮助改善,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第五,案主身患残疾不能接受义务教育,应满足特殊学习的需要。

第六,社区资源、医疗、政策支持不足应有社会系统的支持,满足儿童社会化的需要。

3 目标

3.1 短期目标

案主获得寄养家长的情感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纠正案主的不良行为。

3.2 长期目标

增强案主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与单位和医院的联系,使案主身体获得一定的治疗与康复;积极寻求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社会化;协助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会功能。

4 服务计划与实施

人本治疗模式强调人的本质是好的,有改变的潜能,以创造和谐,接纳和真诚合作的辅导关系为中心,要关注案主本身的发展,帮助案主开发其内在的资源,发挥优势视角,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针对案主滥打电话、摔东西的行为,通过正负强化方法,改善案主的行为模式。设计一些提高孩子适用能力的游戏,让案主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游戏活动,提高生活能力和环境适用能力的提升,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让家庭成员学习科学的康复护理知识,利用姐姐当幼儿老师的优势,给案主讲故事、唱儿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案主的健康成长,增强案主的学习能力。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在案主身体许可的情况下为其提供特殊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联系义工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来案主家中探访,帮助案主做康复训练、陪护看病等,社工和义工及家长互留电话,相互交流和沟通,能准确了解案主的病情和动态,为案主提供科学的服务。通过与单位和医院的联系,确定手术方案后进行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

5 过程评估

5.1 案主与寄养家长方面

案主及寄养家长开始时还对社工抱有怀疑的态度,在初次面谈时沉默,由于社工的专业精神获得信任,积极配合社工开展工作,并主动要求家访。目前,案主的情绪稳定,行为有所修正,自立能力和环境适用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身体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需要医疗资源的介入。

5.2 社工方面

社工以专注倾听,适时的自我表露,疏导案主及寄养家长的不良情绪,不断表扬案主的进步,肯定家长的付出,以真诚的态度表达同理心;案主发病时及时送医院治疗并且协助陪护,积极寻求资源支持。

5.3 不足之处

第一,社会工作职业属于刚起步状态,我们能够熟悉并掌握利用的资源有限,在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方面有一定的困难。第二,适合案主接受特殊教育的问题尚未落实,案主进入特殊学校学习比较困难,因为经常发病、自理能力较差等因素。

6 结案及已达成目标

2012年11月,由于案主的病情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将案主及相关资料送回单位,由单位安排相关事宜,根据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的实际情况,或继续回归原寄养家庭,或安排收养,社工继续跟进。

为解决案主爱打电话及摔东西的习惯,通过耐心劝诫和沟通交流,现在有所好转。通过亲子游戏、小组活动,建立了良好的朋辈关系。现在案主能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学习了一定的生活自立技能和简单的劳动技能,逐步克服自卑心理和依赖思想,提高了生活和适用环境的能力。

社工积极与单位配合,为案主联系医疗资源,进行手术治疗。

7 专业反思

7.1 社会工作专业化

社会工作专业化介入有利于儿童福利机构从行政管理机构向专业化服务型机构转变,其专业价值观和工作方法对该机构的管理模式、服务技术和医疗康复的改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儿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工专业队伍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岗位制度。

7.2 提升社会工作和整个儿童福利机构的专业化

残疾儿童的健康发展涉及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教育,每种服务形式在目前均有着专业化提升的空间和需要。社会工作预防、发展功能的实现和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教育功能等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

7.3 构架社会支持体系

家庭寄养给儿童带来的益处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认同,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我国家庭寄养的对象主要是有特殊需要的残疾儿童,他们在入托、就学、康复、技能培训、行为纠正、心理补偿等诸多特殊需求不是寄养家庭有能力解决的,这需要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深入参与家庭寄养的服务和协调、监督和管理,形成机构、家庭、教育、卫生、社区、当地政府共同支持的良性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为残疾儿童创造美好的幸福家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倚铭.回归家庭,感受温暖——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现状及问题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24.

[2]江秀娜.儿童福利社会化视角下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探索[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3.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