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建筑毕业正文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560次
  • 评分4
  • 18
  • 0

赵金森

(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7)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建筑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将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应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还应保证结构的经济性、合理性。文章从高层建筑的特点出发,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体系

On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methods and related issues

Zhao Jin-sen

(Nanjing Arts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NanjingJiangsu210017)

【Abstract】With urba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sites of intense, high-rise buildings will be increas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should not only ensure high-rise buildings have adequate security, but also to ensure economic, rational structure. Articles from the sta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buildings, high-rise building 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structural system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are described.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s;Structural design;Load;System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建筑质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建筑类型与功能越来越复杂,高层建筑的数量口渐增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高层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1. 高层建筑的特点

1.1在相同的建设场地中,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这样可以部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地价高涨的问题。设计精美的高层建筑还可以为城市增加景观,如马来西亚首都的石油大厦和上海的金茂大厦等。但高层建筑太多、太密集也会对城市带来热岛效应,玻璃幕墙过多的高层建筑群还可能造成光污染现象。

1.2在建筑面积与建设场地面积相同比值的情况下,建造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能够提供更多的空闲地面,将这些空闲地面用作绿化和休息场地,有利于美化环境,并带来更充足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效果。例如在新加坡的新建居住区中,由于建造了高层建筑群,留下了更多地面空间,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绿化和人们休闲活动空间。

1.3高层建筑中的竖向交通一般由电梯来完成,这样就会增加建筑物的造价,从建筑防火的角度看,高层筑的防火要求要高于中低层建筑,也会增加高层建筑的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

2.1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包括地震作用和风荷载。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与其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密切相关。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层数、高度和功能。

2.1.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体系可灵活布置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但震性能较差,刚度较低,建筑高度受到限制,主要用于层数不多、高度适中的高层建筑中。

2.1.2剪力墙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其主要缺点: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及旅馆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剪力墙结构适合于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

2.1.3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都大大提高了,在地震作用下层间变形减小,因而也就减小了非结构构件(隔墙及外墙)的损坏。在非地震区还是地震区,这种结构型式都可用来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目前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2.1.4筒体结构。单个筒体可分为实腹筒、框筒和桁筒。实际结构中除烟囱等构筑物外不可能存在单筒结构,而常常以框架——筒体结构、筒中筒结构、多筒体结构和成束筒结构形式出现。

2.1.5巨型结构。巨型结构一般由两级结构组成。第一级结构超越楼层划分,形成跨若干楼层的巨梁、巨柱(超级框架)或巨型衍架杆件(超级衍架),承受水平力和竖向荷载,楼面作为第二级结构,只承受竖向荷载并将荷载所产生的内力传递到第一级结构上。

2.2不同的结构体系所具有的强度和刚度是不一样的,因而它们适合应用的高度也不同。一般说来,框架结构适用于高度低,层数少,设防烈度低的情况;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可以满足大多数建筑物的高度要求;在层数很多或设防烈度要求很高时,可用筒体结构。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3.1结构的规则性。

3.1.1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2)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3.1.2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2)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3.2规则结构的主要特征。

高层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高层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规则结构一般指:体型(平面和立面)规则,结构平面布置均匀、对称并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结构竖向布置均匀,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

3.3规则平面布置需满足的要求。

结构平面布置必须考虑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力争均匀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在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平面要力求简单规则,风力作用下则可适当放宽。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平面形状宜简单、对称、规则,以减少震害。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减少偏心。

4.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在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对一些较柔的高层建筑,风荷载是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高,风荷载的影响越来越大。高层建筑中除了地震作用的水平力以外,主要的侧向荷载是风荷载,在荷载组合时往往起控制作用。

4.1竖向荷载设计应减轻自重。高层建筑减轻自重比多层建筑更有意义。从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考虑,如果在同样地基或桩基的情况下,减轻房屋自重意味着不增加基础造价和处理措施,可以多建层数,这在软弱土层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地震效应与建筑的重量成正比,减轻房屋自重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办法。高层建筑重量大了,不仅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剪力大,还由于重心高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大,对竖向构件产生很大的附加轴力,从而造成附加弯矩更大。

4.2风荷载计算。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荷载规范》指出,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ωk=βzμzμsω0

式中: ωk为风荷载标准值(KN/m); ω0为基本风压(KN/m); μs为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为风压高度系数;βz为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4.3抗震设计基本要求。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4.4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主要以在满足承载力的情况下,控制沉降。关于地基的沉降量不能完全依赖与计算,在沉降量的确定过程中,往往工程经验比理论计算更重要,所以对同地区、同类型、同基础形式的建筑的沉降数据采集显得尤为重要。

5.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发展迅速。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不能仅仅重视结构计算的准确性而忽略结构的概念设计,一个优秀的结构设计师应重视概念设计、结构计算和结构构造,三者的组合可选择出合理的结构方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6-9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都凤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p23.

[4]吴晓琳.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特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127~128.

[5]谭文锐,李达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问题之探究[J].广东科技,2007,(6):140~141.

[6]杨琦.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及其体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04~106.

[7]赵西安.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于险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体系[J].建筑技术,2009(24):p171.

[文章编号]1006-7619(2014)10-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