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建筑毕业正文

东阳卢宅民间“故宫”

  • 投稿城市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685次
  • 评分4
  • 83
  • 0

东阳卢宅坐落于浙江省东阳县县城的东郊,是江南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物质外壳,而且还显示出复杂的传统文化内涵。

文/ 葛梦瑶

东阳县丘陵起伏、河道交错,是浙中的富庶之地,南宋初,《封神榜》中出将入相、分封诸神的姜太公之后裔——卢氏迁至此地,聚族而居。明清两代,卢氏家族以诗礼传家,科第绵延,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

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 年)卢氏族人卢睿成进士及第起,到清代中叶一直是科第不绝、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卢氏家族共出进士8 人,举人28 人,涉足仕林者一百二十余人,荐举恩封三十余人。科举场上曾出现过“同胞三凤”、“一跃双龙”、“祖孙父子兄弟同科甲”等史迹,被首推为婺州望族,并在此地相继兴建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宅第,是户宅发展的鼎盛时期。后来又经过了三百多年的陆续兴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东阳卢宅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拥有九进纵深、面阔五间的古民宅,因其空间序列与北京故宫紫禁城如出一辙,而被称为“民间故宫”。

“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

东阳卢宅是一座由许多轴线组成的建筑群,主体的部分被流经的雅溪所环绕。用鹅卵石铺成的一条大街贯穿东西,街北的“肃雍堂”轴线是主要的建筑,堂的东侧与之平行的有“世德堂”轴线和“大夫第”轴线,西侧与之平行的是“世进七第”轴线,靠北与肃雍堂平行的有“五台堂”轴线,南面临街有“柱史第”、“五云堂”、“冰玉堂”等轴线,其中有不少是明代的建筑。

雅溪以西的主要建筑还有卢氏相堂、善庆堂、嘉会堂、宪臣堂、树德堂、惇叙堂等,厅堂的主体部分是用硕大的木材作为梁架构建的,装饰华丽,富丽堂皇,大多数是清代中期的建筑遗留。

街北的肃雍堂是卢氏宗族的公共厅堂,是整个卢宅的主轴线,建筑的规模和在整个建筑群中的地位都显得十分的突出。堂面阔三间、进深十檩,有左右挟屋。堂由两个人字形的坡顶组成,梁柱用材讲究,雕刻细腻精致。梁柱之间不用瓜柱,而是采用坐斗及重拱,梁头伸出柱外,雕刻成各种的图案。不论是斗、拱还是梁、枋、檩,只要是可以雕刻的地方,都刻有花纹、线脚等纹样,能彩绘的地方都施有彩绘。步入其中,满堂生辉,色彩鲜艳,令人目不暇接。

它是国内唯一一座拥有九进纵深、面阔五间的古民宅,因其空间序列与北京故宫紫禁城如出一辙,而被称为“民间故宫”。卢宅聚落布局构思独特,厅堂宅地气势恢弘,装饰雕刻豪华艳丽,被古建筑专家称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

美观实用的保护设施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质结构,建筑的最大威胁来自雨水侵蚀和火灾隐患。卢宅之所以能相当完善地保存至今,首先归功于卢宅拥有许多美观而实用的保护设施。

从卢宅古建筑群的精妙设计上不难看出人们对安宅护院给予了愿景。在仪门、肃雍堂屋脊雕刻着吻兽——鸱吻。“鸱”是传说中能降雨消灾灭火的神物,由它来藩镇屋脊,自然也就能够避火防灾。卢宅在仪门的东梢间供奉着北方的水神——玄武神作为家神,希望“以水克火”,保佑家宅平安。“鸱吻防火,玄武保佑”虽然在预防火灾或发生火灾时并无多大实际作用,但体现了人们防火的良好愿望和精神寄托。

在卢宅建筑中,除采取了不少反映良好愿望的防火设计外,同时还采取了许多具有实际功能的防火技术措施。

首先,提高建筑的耐火性能,采用砖石等非燃烧材料,是重要的防火技术措施之一。雅溪卢氏祖先卢和(1440 一1515) 针对木构建筑易发生火灾的情况,提出了“砖厅事之,墉免火患”的建议。卢宅除梁、檩、枋、椽、艺术化斗拱采用木料外,其余如柱、墙、壁都用石、砖等非燃烧材料。当地人也仿而效之,降低了火灾的风险。

其次,设置防火墙是卢宅又一重要的防火措施。在卢宅,常见的是马头山墙、观音兜山墙。马头山墙随屋顶的斜坡而成阶梯形,上覆瓦顶;观音兜山墙则随屋顶斜坡呈半圆弧形,也覆瓦顶。它们的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三尺多,因此一家着火,不致很快越过山墙祸及邻家,有防火作用。

尤其是肃雍堂第四进和第五进之间乐寿门坊上用极薄的水磨砖包装起来的移门,是古代建筑中罕见的防火屏障,是极其宝贵的发明创造。

第三,卢氏祖先在村落规划、宅第营建时,优先考虑了包括消防用水在内的水源问题,并保留着传统的灭火器械木制“水龙”。在卢宅,雅溪东、中、西河三水如玉带穿村环流,村民利用天然水源,打井修池蓄水,作为消防水源,就近取水救火。村民还集资置办了木制“水龙”,成立了民间消防组织“水龙会”。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为分龙日,这天水龙集于一处,喷水祈祥,进行消防演练。这既增强了村民的消防意识,也提高了实际的消防能力。这些设施是卢宅祖先同火灾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至今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

精致细腻的住宅装饰

当步入卢宅的古民居,游览者会被各种极富想象力的精雕细刻的木雕装饰深深吸引。雕刻遍布卢宅屋字的各个部位,从门廊到斗拱、从窗棂到梁枋,几乎所有可雕刻和彩绘的部位,都被加以装饰,目之所及均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卢宅的东阳木雕题材广泛,寓意丰富,装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名胜古迹、花卉动物、博古器皿、几何形纹饰等。既有八仙、三国、西厢记等人物画面,又有牡丹、莲花、梅花鹿等常见的吉祥花卉动物图案。刀功娴熟、线条流畅、气势连贯。其构图别开生面,雕镂玲珑剔透,可独立成章,也可连续成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雕饰不仅是成功的木雕艺术品,也寄托着卢氏主人的美好心愿。如肃雍堂明间额枋下方金柱上的枫叶拱,寓意为“乌纱帽的两官翅”;“琵琶形”撑拱上的牡丹花图案,则寓意为“荣华富贵”;在东西次间上,有莲花盘根交错而枝、叶、花茂盛的图案,表示“本固枝荣”,寓“世代绵延,家道昌盛”。在捷报门前檐枋雕刻了“周初分封图”,左侧牛腿雕刻着“姜太公钓鱼”。这些雕刻说明了卢氏家族纪念先祖、从不忘本的良好礼德。在捷报门的后檐枋的雕刻是寓意深刻的一幅“笔锭如意”图,其与正对卢宅的笔架山遥相呼应,两者合在一起,寓含了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当大官、光耀门楣的美好愿望。在善庆堂前檐牛腿雕的是四大金刚,琴枋雕的是封神演义故事,以纪念先祖姜子牙。大小梁用冬瓜梁、虾脊背梁雕刻成龙头吐水形状,以示镇火。在一片片不起眼的隔扇、裙板和绦环板上,还有水浒、百寿图、姜子牙遇文王等多种透雕浮雕,以及渔樵耕读、福禄寿喜等小品人物。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样兽栩栩如生,留神看去,恍若神品。人们以这诸多的图案刻画出一幅幅生活的画卷,反映了情趣盎然的民风民俗,寄托着心中美好的期望。

彩绘既可以起到防潮、防腐、防蛀的作用,又能获得显著的审美效应,因而在木结构的古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卢宅为了增加其建筑的美感,也在肃雍堂大厅施以朴素清雅活泼的彩绘。不过,总体来说,卢宅建筑在用色上讲究自然清淡。宅内大多数建筑物都取材料本色,粉白色的墙壁和黛青色的屋瓦,构成了宅院的基本色调。而悬挂在大厅和门楣上的大红灯笼则打破了黑白两色的沉闷,素淡而不失活泼,自然而不失生气。肃雍堂内保存着各类宫灯三百余盏,最值得一提的是“宝盖索络联三聚七彩穗羊角灯”,用40 万枚玻璃珠穿成,通高4.05 米,最大直径2.10 米,重127.5 千克,精致华丽,令人叹为观止。楹联和匾额这两个中国古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装饰部分,也为卢宅建筑增添了神采。卢宅素来鸿儒辈出,曾多人受皇帝嘉奖;又因其构建奇伟而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如文徵明、董其昌、刘墉等慕名前往,留下大量的文墨宝迹。卢宅有许多短小精悍、独立成趣的楹联和匾额,如“衣冠奕叶范阳地,诗礼千秋涿郡宗。”“捷报”、“解元”、“恩荣四世”等等。往往寥寥数语,追溯家史,画龙点睛,使人感到意味无穷。